地名:群益村 | 隸屬:大公鎮 |
區劃代碼:320621107204 | 代碼前6位:320621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建初級社時取名“為群眾謀利益”之義得名群益,即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故名。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農業部認定群益村為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鑫緣蠶繭)。
基本介紹:
群益村位于大公鎮中東部,東與海安農場相連,北與東臺市富安鎮接壤,沿海高速穿村而過。2001年由原群益村、陳興村及噇口村12組合并而成,全村31個村民小組,總面積6830畝,1246戶,人口4026人。
近年來,群益村圍繞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和南通市提出的“民富、村美、風氣好”的新農村建設目標,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使桑園面積由原來的1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4000畝,成為蘇中蠶桑第一村。
群益村與早稼村、于壩村、星河村、噇口村、北凌村、王院社區、仲洋村、賁集社區、凌東村、古賁村、姜橋村、常河村、馬舍村、賁巷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1958年建隊時為群益大隊和先鋒大隊;1971年先鋒大隊改名為紅星大隊;1981年紅星大隊改為陳興大隊;1984年大隊改村,為群益村村民委員會、陳興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兩村合并設群益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群益村附近有南通珠算博物館、海安江淮文化園、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萬緣寶塔、廣福禪寺、七星湖生態園等旅游景點,有海安河豚、海安桑蠶繭、海安大米、老壩港紫菜、海安糯米酒、海安禽蛋等特產,有海安紅木雕刻、糯米陳酒釀制技藝、南通扎染技藝、海安九獅圖、冰雪酒釀制技藝、海安面塑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