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灌南縣 | 隸屬:連云港市 |
區劃代碼:320724 | 代碼前6位:320724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蘇G |
長途區號:0518 | 郵政編碼:222000 |
轄區面積:約102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1.23萬人 |
人口密度:約59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新安鎮 | 23.02萬人 | 144km2 | 新安鎮始建于明隆慶六年(1572年),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縣政府駐地。南與淮安市漣水縣灰墩鎮接壤,北隔龍溝河與張店鎮相望,東與三口鎮、南與新集…[詳細] |
堆溝港鎮 | 6.58萬人 | 155.48km2 | 堆溝港鎮地處灌河沿海開發前沿,東瀕黃海,南依灌河,北枕新沂河,西接沿海高速、204國道,與田樓鎮接壤,三面環水,一面朝陸,素有“灌河半島龍頭”之稱。東…[詳細] |
田樓鎮 | 5.52萬人 | 109.1km2 | 2013區劃調整:撤銷田樓鄉、長茂鎮,將原田樓鄉和長茂鎮合并,設立新的田樓鎮,鎮政府駐長茂鎮三興居委會三興街。行政區劃調整后,田樓鎮行政區域面積109…[詳細] |
北陳集鎮 | 2.32萬人 | 55.27km2 | 北陳集鎮位于灌南縣域北部,東與204國道相接,西毗淮連高速公路,南臨灌河,北倚新沂河,與灌云隔河相望,因鎮政府駐地陳集街而得名,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歷史文…[詳細] |
張店鎮 | 2.26萬人 | 59.17km2 | 明末清初,山東籍商人張支率兄弟三人遠離故鄉到張店興辦旅店,由于生意興隆,名揚遐邇,社會廣泛稱之為“張家店”。時隔不久便自然形成為張店。
張店鎮位于縣…[詳細] |
三口鎮 | 3.5萬人 | 87km2 | 三口鎮地處灌南縣城東北部,南瀕一帆河,北臨灌河,東與鹽城市的響水縣城隔河相望,距灌南縣城21公里,總面積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萬畝。轄20個行政…[詳細] |
孟興莊鎮 | 3.54萬人 | 77.56km2 | 孟興莊鎮位于灌南縣西北部,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地理位置優越,境內水資源豐富,北六塘河、柴米河、沂南河三條河流平行縱貫全境。全鎮總面積77.56平方公里…[詳細] |
湯溝鎮 | 1.71萬人 | 32.91km2 | 湯溝鎮舊稱湯家溝、湯溝,這一帶是歷史上的地震陷落帶,據舊志記載,因秦時地震陷落遂長期成為汪洋。宋朝以前稱“大三湖”、“碩獲湖”,宋元時期其東南部改稱“…[詳細] |
百祿鎮 | 3.69萬人 | 105.02km2 | 百祿鎮位于灌南縣東南,地處連云港、鹽城、淮安三市交界處。境內水陸交通便利,一帆河貫穿全境,穿越境內的307省道分別與204國道、寧連高速公路相互交匯。…[詳細] |
新集鎮 | 4.34萬人 | 119km2 | 2013區劃調整:撤銷花園鄉、新集鄉,將原花園鄉和新集鄉合并,設立新的新集鎮,鎮政府駐新集居委會新集街。行政區劃調整后,新集鎮行政區域面積119平方公…[詳細] |
李集鎮 | 4.76萬人 | 87.85km2 | 李集鎮位于灌南縣城西,淮連高速公路穿鄉而過。全鄉總面積87.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800畝,轄21個行政村,總人口6.58萬人。2004年完成國內…[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地處灌河之南而得名。
基本介紹:
灌南縣,隸屬連云港市,古稱“海西”,又名“惠澤”,位于江蘇省東北部沿海區域、黃淮平原南部,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毗鄰鹽城、淮安、宿遷三市,縣域總面積103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2萬,現轄11個鎮、238個村居,是江蘇省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先后獲評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灌南因“灌河”而得名,灌河是灌南人民的母親河,流域面積達8000平方公里,東入黃海、西連京杭大運河和長江水系,自古以來“通江達海”,是橫貫江蘇省北部地區的黃金水道。1957年11月國務院通過“關于在江蘇省設置灌南縣的決定”,設置灌南縣,隸
榮譽排行:
2024年5月,入選江蘇省第三批城鄉公交一體化達標縣名單。
2023年3月,江蘇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市、區)培育名單公布,灌南縣入選。
2023年1月,灌南縣被命名為第五批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2022年8月,灌南縣入選2022中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第49位。
2022年7月,灌南縣上榜2022年長三角百強縣第91名。
2021年9月,灌南縣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灌南縣人口數量為61.23萬人,位列連云港市各縣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江蘇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70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787位。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先后屬魯國和楚國。
秦代屬朐縣。
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改置海西縣,屬東海郡。
東晉十六國時期,廢海西縣,屬朐縣。
北朝東魏武定七年(549),復置海西縣,屬西海郡。
北朝至元代,屬朐山縣。
明洪武元年(1368),屬淮安府。
1912年后,今縣域分屬灌云、漣東、漣水、沭陽4縣。
1957年12月,析灌云、漣水2縣13個鄉、1個鎮置灌南縣,屬淮陰專署。
1983年,屬淮陰市。
1996年8月,由淮陰市劃
區劃: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