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呂城鎮 | 隸屬:丹陽市 |
區劃代碼:321181105 | 代碼前6位:321181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L |
長途區號:0511 | 郵政編碼:212000 |
轄區面積:約3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6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2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呂城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呂城社區:位于丹陽市境東部,距城區18千米。…[詳細] |
向陽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因駐地位于向陽河旁,故而得名。成立后沿用至今。原屬運河鎮。2005年11月隨運河鎮并入呂城鎮,向陽居民委員會的行政事務由呂城居民委員會代理。…[詳細] |
河北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因位于呂城鎮京杭大運河以北而得名。1985年河北大隊更名為河北村村民委員會。隸屬呂城鎮。2001年管家村合并至河北行政村。2010年東村村民委員會并入…[詳細] |
井園村 | ~201 | 村莊 | 因村委會駐地在井園村附近,故而得名。井園村在明、清時期屬丹陽縣永和鄉。民國時期,西片屬呂城區朝陽鄉,東片屬呂城區運南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呂城…[詳細] |
河南村 | ~202 | 鎮中心區 | 因在京杭運河之南而得名。1949年后的農業合作化運動中,梁家和河南分別為呂城區十二和十三高級農業生產高級社。1958年成立呂城人民公社時,由河南、梁家…[詳細] |
西墅村 | ~203 | 村莊 | 因村委會駐地在西墅村附近而得名。西墅村明、清年代屬丹陽縣永和鄉。民國23年(1934),屬丹陽縣呂城區西墅鄉。民國末年屬丹陽縣呂城區運南鄉,南面前圩一…[詳細] |
虎墅村 | ~204 | 鎮中心區 | 虎墅村:地處呂城鎮東南部,北到大運河,南到312國道,東到常州武進區,西到呂導公路。下有59個村民小組,2700多戶,人口8000多人,面積14713…[詳細] |
蔡塔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蔡塔村:坐落于呂城鎮運河集,2002年由原蔡塔、后張等二村合并而來,現有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26個,879戶,人口2908人。土地面積4.09km。…[詳細] |
留莊村 | ~206 | 村莊 | 因村委會駐地在留莊村北面,故而得名。1949年前屬惠民鄉。1949年初屬惠濟鄉。1956年單獨成立高級社。1958年屬呂城人民公社,定名為留莊大隊。1…[詳細] |
中心村 | ~207 | 鎮中心區 | 中心村是因2001年7月原焦巷村委會和荊茄村委會合并而來,原運河鎮政府位于荊茄村范圍內,是原運河鎮中心地段,并且運河中心幼兒園、運河中心小學及運河中學…[詳細] |
花龍村 | ~208 | 村莊 | 因駐地在原花龍村附近,故而得名。花龍村1954年屬河西鄉。1958年成立花龍大隊。2001年7月,浦西村村民委員會并入花龍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11…[詳細] |
運河村 | ~209 | 村莊 | 因村委會駐地在京杭大運河北邊,故而得名。…[詳細] |
西符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因村委會內西符莊自然村而得名。1949年前屬永濟鄉。1949年后屬河東鄉。1957年單獨成立高級社。1958年屬呂城人民公社,定名西符大隊。1962年…[詳細] |
地名由來:
東漢建安五年(200),東吳大將呂蒙在此屯兵筑城,城內就有先民集居,時屬庱亭范圍。呂蒙病逝后,為紀念呂蒙的功績,將此城命名為呂城。
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期汝南富陂(今阜南縣呂家崗)人,東吳名將。呂蒙幼年喪父,隨母投靠鄧當,生活于軍營之中,練得一身武藝。少年隨鄧當征戰,因作戰勇猛,受孫策看重。鄧當死后,呂蒙代鄧職,拜別部司馬,成為東吳年輕的將領,屢立戰功…… 呂蒙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呂城鎮處長江中下游南岸,位于三金美稱(金三角、金鳳凰、金丹陽)的江蘇省丹陽市東部,緊靠常州市。三國時東吳大將呂蒙(公元230年)在此屯兵筑城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呂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9℃。主導風向為偏東風。年日照時為20214小時,無霜期為230天,年平均降雨量為1058毫米/年。呂城屬江南平原的一部分,地勢平坦,地質狀況穩定,巖性較均勻,具有良好的地載力,地載一般為160噸/m²。
全鎮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總人口3萬人,其中集鎮常駐人口2萬人,集鎮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是江蘇省重點中心鎮之一,江蘇省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示范
榮譽排行: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呂城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呂城鎮榜上有名。
2020年1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呂城鎮為2019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2018年3月,江蘇省環保廳公布呂城鎮為首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呂城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呂城張家大院位于丹陽市呂城鎮姜賀街,建于明代,為硬山式磚木結構,坐北朝南,原有五進。現僅存第三進五開間,面闊17.2米,進深12米,中一間為堂廳,柱梁粗大,抬梁結構,左右各兩間有改動,門樓磚
羅家橋位于丹陽市呂城鎮虎墅行政村羅家村西,南北流向的呂瀆河上,始建于清代,橋為石板橋花崗巖石質,東西向,橋長約23米,寬約2.35米,橋面由三塊長方形花崗巖條石鋪成。村民在橋兩邊各加建一塊水
惠泉古井位于丹陽市呂城鎮呂城中心小學院內,井為青石質地。呈八角瓜棱形井欄,外徑約為0.54米,內徑約為0.35米,井欄高為0.50米,井欄刻有“惠泉”兩字,井壁用青磚疊砌。井現無人使用。呂城
金錫禪寺位于丹陽市呂城鎮運河中心行政村郭家村,始建于清代,現存房屋2棟,為硬山式磚木結構,一進坐北朝南,三開間,面闊12米,進深九檁9.2米。屋內柱梁粗大,屋面改建過,另一進為朝東向西,三開
蔡塔古井位于丹陽市呂城鎮運河蔡塔行政村王家自然村。圓形井欄,花崗巖石質地,井欄外徑為0.47米,內徑為0.3米,高為0.28米,井壁用青磚豎砌。現井仍使用。該井是王家村明清時期人民生產、生活
歷史沿革:
宋代建鎮,明隆慶年間稱呂城鎮,為縣內六鎮之一。
1929年,為第三區呂城鎮。
1934年,為呂城區呂城鎮。
1948年,為呂城鎮。
1949年,為呂城區呂城鄉。
1958年,與運河鄉合并,設呂城人民公社。
1962年,析出運河人民公社。
1983年,復為呂城鄉。
1985年,撤鄉,改置呂城鎮。
2005年,運河鎮(1951年,設運河鄉;1956年,河西鄉并入;1958年,并入呂城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成立運河
嚴灝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08年5月9日上午9時04分在華東醫院不幸逝世,享年88歲。嚴灝景教授是著名的紡織專家,紡織教育家,是新中國紡織材料學科的奠基人。1920年8月15日出生于江蘇省丹陽縣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