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駒鎮 | 隸屬:大豐區 |
區劃代碼:320904102 | 代碼前6位:320904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J |
長途區號:0515 | 郵政編碼:224000 |
轄區面積:約5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75萬人 |
人口密度:約47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海寧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204國道東側原先是海,后來西塌東長,海水逐年退位為海灘、陸地,寧是指永寧鎮白駒鎮的前稱,后取海和寧二字命名,寓意百姓安居樂業。…[詳細] |
沿堤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宋朝范仲淹在這里筑了一道海堤叫范公堤。人們的居住和田地分布都沿著這條堤。故取名沿堤。1964年劃分大隊時,因該隊沿著范公堤而取名。…[詳細] |
馬家村 | ~201 | 村莊 | 1958年建隊時,以駐地馬家舍取名。該村1930年屬興化縣第6區馬垛鄉2保;1946年土改時屬臺北縣白駒區幸福鄉;1956年成立高級社時以境內周姓人早…[詳細] |
民窯村 | ~202 | 村莊 | 該村燒磚,土窯較多,1958年建隊時,以人民當家作主和靠近三里窯而取名。…[詳細] |
七里橋村 | ~203 | 鎮中心區 | 1981年以駐地七里橋定名為七里橋大隊。…[詳細] |
團結村 | ~204 | 村莊 | 寓意團結合作,故名。團結村1945年前叫河北鄉,1946年土改后劃分為新河鄉、新生鄉,新河鄉仍叫團結鄉。1947年底劃給西團區來屬場東區。1948年劃…[詳細] |
三里樹村 | ~205 | 鎮中心區 | 在白駒鎮東北約三里的地方,三十里河北河邊曾長一顆大槐樹,三四個人伸直肩膀才能合抱,在大槐樹主桿枝上還長有一顆大桑樹,大桑樹遠遠看去也有盆一樣粗,樹上長…[詳細] |
獅子口村 | ~206 | 鎮中心區 | 古時有一對獅子在此殃及百姓,無惡不作,后來被人們趕跑,人們俗稱這里為獅子口,故名。…[詳細] |
湯舍村 | ~207 | 村莊 | 因該村境內有個叫湯家舍的莊子,故名。該村1940年屬東臺縣第9區六合鄉8保;1942年--1944年屬西渣區;1946年土改時屬草堰區聯合鄉;1947…[詳細] |
唐西村 | ~208 | 村莊 | 因該村在原唐家舍以西,故名。該村1940年屬東臺縣第9區六合鄉4保;1946年土改時先后屬小海區六合鄉、草堰區唐堯鄉;1956年高級社時以名人唐堯命名…[詳細] |
肖坳村 | ~209 | 鎮中心區 | 此地多數人姓肖,集中居住的地方有個土坳子,旱年從未脫水,故名。…[詳細] |
進步村 | ~210 | 村莊 | 1958年建隊時以進步高級社,取名進步大隊。1960年后團結人民公社分開,以后屬三合人民公社,名為進步大隊。…[詳細] |
新垛村 | ~211 | 村莊 | 其境內有自然村北新河,黃牛垛,故名。該村1940年隸屬東臺縣第9區新東鄉4保;1946年土改時屬草堰區合興鄉;1956年成立高級社時,以光明正大之意取…[詳細] |
朱舍村 | ~212 | 村莊 | 因該村轄區范圍內有個叫朱家舍的莊子出名。…[詳細] |
東窯村 | ~213 | 村莊 | 1947年該村叫大東河、窯港,1983年以后各取一字,故名。…[詳細] |
窯港村 | ~214 | 村莊 | 清朝時就有此名,因港邊有窯,窯旁有港,故名。…[詳細] |
洋心村 | ~215 | 鎮中心區 | 據傳在明太祖執政時期洋心洼還未有百姓居住,后來海水逐漸東移,海灘有洼,又相隔100多年由草堰遷來百姓,王、陳、唐三氏選高地插草為標而居,由此而取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古代天降黑白兩駒形石塊,分置該地磚橋兩頭。后來橋西黑駒石移置興化駒家莊,僅存白駒石,故將此地命名為白駒。
基本介紹:
大豐市轄鎮。1957年為白駒鄉,1958年屬草埝團結公社,1959年析建白駒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4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27公里。面積58平方公里,人口2.3萬。西瀕串場河,204國道、通榆河穿鎮而過。轄北新河、馬家、三橋、民窯、南洼、七里橋、北洼、安樂、三里樹、獅子口、沿堤、白駒12個村委會和繁榮、富強、海寧3個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棉花、小麥。鄉鎮企業有化工、玩具、建材、造紙等廠。副業以養禽、畜、蠶、魚為主。境內建有八路軍、新四軍勝利會師紀念碑、施耐庵紀念館。元末明初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和《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出生于此。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白駒鎮被命名為第六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村(社區)。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白駒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6年12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白駒鎮為2016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白駒鎮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中華水滸園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1993年白駒鎮在他寫作的原址——花家垛島上建成施耐庵紀念館,2016年4月8日以施耐庵紀念館為核心,占地215畝、總投資達3億元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
1940年10月,新四軍與八路軍在大豐白駒鎮勝利會師,鞏固和發展了華中抗日根據地,譜寫了中國抗戰史的光輝篇章,也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紀念這一中華民族抗戰史上的重大轉折,1986
李春芬故居面積約200平方米。李春芬是大豐市白駒人,著名地理學家。李春芬先生從事地理教育50余年,對區域地理和美洲地理有深入研究。為表彰他在發展加拿大和中國地理學方面所作的貢獻,1987年加
該墓面積500平方米。2008年6月由于騰達飼料公司倉庫施工被發現,出土有墓志銘一塊,有關于墓主身份的記述;明代的碗、壺等遺存物。墓址現被掩埋在一所倉庫的墻角下。后采取了原址保護措施。
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碑為紀念陳毅率領的新四軍東進部隊與黃志誠帶領的八路軍南下部隊于1940年10月會師于此,開辟蘇北革命根據地而建。碑園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碑磚混結構,局部花崗石,大理石
歷史沿革:
元朝設白駒場。
1958年實行鄉社化,成立白駒人民公社。
1983年7月,白駒人民公社改設鄉。
1984年,撤鄉建白駒鎮。
2001年,洋心洼鄉并入。
白駒三臘菜是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市白駒鎮的特產。大豐白駒三臘菜入口味美臘香,色澤青綠,芥末穿鼻,頓感暢通,食之可開胃,止咳祛痰,舒心通氣,養容養顏,減肥之功效。是值得信賴的綠色食品。白駒三臘菜,由來已久,
李春芬(1912—1996),江蘇興化(現大豐縣)白駒鎮人,我國近代區域地理學的主要奠基人。研究涉及自然地理、自然區劃、理論地理、城市地理、農業地理、區域地理等學科領域,其中以世界區域地理的成果最為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