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谷英鎮 | 隸屬:岳陽縣 |
區劃代碼:430621111 | 代碼前6位:430621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湘F |
長途區號:0730 | 郵政編碼:414000 |
轄區面積:約144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3萬人 |
人口密度:約2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渭洞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渭洞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天龍村 | ~248 | 村莊 | 天龍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渭洞村 | ~249 | 村莊 | 渭洞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風水村 | ~250 | 村莊 | 風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張谷英村 | ~251 | 村莊 | 張谷英古村落位于湖南省岳陽縣青山環繞、溪水淙淙的渭洞山區。作為漢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古村始祖張谷英公26代子孫繁衍,數千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古村…[詳細] |
大明山村 | ~252 | 村莊 | 大明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五洋村 | ~253 | 村莊 | 五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松樹村 | ~254 | 村莊 | 松樹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芭蕉村 | ~255 | 村莊 | 芭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倒溪村 | ~256 | 村莊 | 倒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蓮花湖村 | ~257 | 村莊 | 蓮花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饒村村 | ~258 | 村莊 | 饒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峰村 | ~259 | 村莊 | 大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朱公橋村 | ~260 | 村莊 | 朱公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張谷英鎮因境內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張谷英古建筑群而得名。
張谷英(1913~1948),女,河源縣黃村轉角山村人。1945年冬參加革命,任聯絡員。張谷英以行醫為掩護,了解敵情,傳遞情報。1947年,為充實游擊部隊的裝備,她帶頭捐出4支駁殼槍、4支七九步槍、200發子彈送給部隊。1948年8月,…… 張谷英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張谷英鎮、饒村鄉成建制合并設立張谷英鎮
張谷英鎮位于岳陽縣東南部,岳陽、平江兩縣交界處。距107國道38公里。京珠高速公路34公里,下轄31個村,2.8萬余人。總面積1443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64萬畝,其中成片楠竹林1O.5萬畝,素有“湘北十萬畝楠竹基地”之稱。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古跡古樹眾多,竹海連天、環境優雅、風景迷人。擁有一座有600年歷史占地5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事“天下第一村”和“民間故宮”之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還有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湘北特委舊址等日臻成熟的景點,年接待中外游客20萬人次,門票收入近500萬元。旅游業收入達8000萬元。竹產業發展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張谷英鎮被確定為2022屆湖南省文明村鎮。
2017年11月,張谷英鎮入選第三批湖南省美麗鄉鎮示范名單。
2023年5月,張谷英鎮榮獲第一批湖南省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張谷英鎮:在500年前明朝洪武年間,江西有一股涌向湖南的熱潮,風水先生張谷英就來到了這個地方,因為張擅長看房子的風水,就在這里定居了。從此,張谷英和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此居住,沒有一個人愿意離開祖先選擇的風水寶地,因此該村逐漸擴大后,被命名為“張谷英村”,從此張氏家族有了長久的立足之地,規模也逐漸擴大,這就是這里用人名的原因。
文化旅游:
位于岳陽縣張谷英鎮,因人而得名。村內有聚族而居的一組古建筑群,建于明清時期,占地1萬多平方米,大小房屋1300多間,有“江南第一屋場”、“天下第一村”之稱。天井連天井,廳堂要堂,渾然一體,屋
張谷英村古建筑群明至清。位于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鎮,此為保持了明清傳統建筑風貌的古建筑群。張谷英為元末明初人,明洪武年間從江西遷來岳陽,在此聚族而居,現已發展到27代,7000余人。目前住張谷
歷史沿革:
張谷英鎮原為渭洞鄉。
民國時期,為大峰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十二區渭洞鄉,1956年,撤區并鄉為大峰鄉。
1958年,建為渭洞公社。
1961年,縮小為渭洞、芭蕉公社。
1984年,社改鄉。
1995年,與芭蕉鄉合并為張谷英鎮。
2015年12月,撤銷饒村鄉,將其行政區域并入張谷英鎮。
張谷英油豆腐屬張谷英名菜系。用張谷英產的黃豆、渭洞茶油和龍涎井清泉,采取傳統工藝加工而成。色澤金黃,空心酥軟,內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B、鐵、鈣、磷質,味道鮮美可口,常食對減肥健身、防治高血
馮子愚(1880~1958),岳陽縣張谷英鎮人。1915年底,將自己居住的一棟大屋賣去一半,所得錢財全部捐獻給李紹廣、殷之輅護國軍。20年代,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馬列主義的傳播,他由信仰民主主義轉
陳宗睦(1904~1951),又名陳季瓊。岳陽縣張谷英鎮人。民國16年于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入國民黨部隊第一軍第二師任排長。17年入南京軍官訓練團受訓,18年在第六師任代理連長。19年任上海法學院軍事
劉威鳳(1899~1948),字玉璧,岳陽縣張谷英鎮人。湖濱中學畢業后升入武漢商科大學,后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一期,由校方派赴日本學習新聞出版專業。北伐時,任國民革命第七軍-表。北伐結束后,任漢口《中山日
劉星(1914~1932),原名劉九成,今岳陽縣張谷英鎮人。16歲參加紅軍,任紅十六軍第七師二團文化股股長、宣傳股股長。193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改名劉星。1931年,在第二次反“圍剿”中,參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