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湘潭縣 | 隸屬:湘潭市 |
區劃代碼:430321 | 代碼前6位:430321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湘C |
長途區號:0731 | 郵政編碼:411100 |
轄區面積:約214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9.28萬人 |
人口密度:約37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4個鎮、3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易俗河鎮 | 24.67萬人 | 74km2 | 梅林橋鎮、易俗河鎮成建制合并設立易俗河鎮
湘潭縣轄鎮?h府駐地。1949年置易俗鎮,1993年劃入易俗河和上馬兩鄉成今境域。位于縣境東北部,距湘…[詳細] |
譚家山鎮 | 2.75萬人 | 100.45km2 | 譚家山鎮地處易俗河縣城正南15公里,107國道從北向南穿境而過(境內6.8公里),正好把該鎮劃為東西兩片,霞峰、石馬峰對峙而立,群山簇擁,山、水、田、…[詳細] |
中路鋪鎮 | 4.14萬人 | 182.3km2 | 湘潭縣轄鎮。1953年為中路鋪區,1956年置中路鋪鄉,1958年屬火箭公社,1959年改中路鋪公社,1985年建鎮。鎮政府駐茶園灣。位于縣境南部,距…[詳細] |
茶恩寺鎮 | 3.12萬人 | 137km2 | 湘潭縣轄鎮。1952年置茶恩鄉,1956年改茶恩寺鄉,1958年屬火箭公社,1961年改茶恩寺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3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詳細] |
河口鎮 | 2.98萬人 | 93.9km2 | 湘潭縣轄鎮。1953年置河口鄉,1958年屬鋼鐵公社,1961年改河口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3年建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3公里,面積93.9…[詳細] |
射埠鎮 | 3.9萬人 | 3.2km2 | 射埠鎮位于湘潭縣腹部地帶,涓水中游,與河口、梅林橋、譚家山、中路鋪、錦石、烏石、花石、石潭八鄉鎮毗鄰。鎮區面積3.2平方公里。城鎮人口17034人,潭…[詳細] |
花石鎮 | 5.65萬人 | 262.68km2 | 龍口鄉、花石鎮成建制合并設立花石鎮,并將排頭鄉的桐梓、紅衛、中加3個建制村成建制劃歸新設立的花石鎮管轄;
花石鎮位于湘潭縣的西南部,坐落于東經3…[詳細] |
青山橋鎮 | 3.23萬人 | 111.74km2 | 青山橋鎮地處湘潭縣西南邊陲,2006年度人口總數46788人,總面積109.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600畝,林地面積7609.5畝,轄區內富含豐富…[詳細] |
石鼓鎮 | 2.98萬人 | 96.5km2 | 石鼓鎮位于湘潭縣西南邊陲,與湘鄉市、雙峰縣接壤,東南毗鄰青山橋鎮,東北接分水鄉,總面積為96.5平方公里。全鎮轄歇馬、石鼓、明道三個管區,有34個村、…[詳細] |
云湖橋鎮 | 4.47萬人 | 129.5km2 | 云湖橋鎮位于湘潭市以西,與湘鄉市、韶山市毗鄰,是整個湘潭的西大門。面積1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780人,其中城鎮人口16784人。云湖橋鎮工業…[詳細] |
石潭鎮 | 5.14萬人 | 123.8km2 | 湘潭縣石潭鎮一九九五年四月以前屬石潭區管轄,四月以后,根據縣人民政府決定,撤區并鄉,組建新鎮,所轄原古城、白托、列家橋三鄉和石潭建制鎮。位處湘潭縣西部…[詳細] |
楊嘉橋鎮 | 4.47萬人 | 2km2 | 楊嘉橋鎮是湘潭縣15個建制鎮之一,1995年由原河口區的楊嘉橋鎮、峽山口鄉和原石潭區的雁坪鄉、荊州鄉合并而成,是湘潭縣唯一跨區撤并的鄉鎮。楊嘉橋鎮位于…[詳細] |
烏石鎮 | 2.25萬人 | 96.12km2 | 烏石鎮位于湘潭縣西南方向,東與錦石鄉相鄰,南與排頭鄉接壤,西與湘鄉市相望,北與石潭鎮近鄰,是-元帥的故鄉。全鎮轄30個行政村,385個村民小組,總面積…[詳細] |
白石鎮 | 2.52萬人 | 98km2 | 2007年,湖南省民政廳《關于湘潭縣白石鄉撤鄉建鎮的批復》: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撤銷白石鄉設立白石鎮,以原白石鄉的行政區為白石鎮的行政區域,白石鎮轄…[詳細] |
分水鄉 | 1.9萬人 | 92km2 | 湘潭縣轄鄉。1950年置分水鄉,1956年并入較場鄉,1958年屬幸福公社,1961年改分水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43公里,面…[詳細] |
排頭鄉 | 3.44萬人 | 130.4km2 | 排頭鄉位于湘潭縣境西南,距縣城易俗河鎮45公里,東與錦石鄉接壤,南與花石鎮、龍口鄉隔涓江相望,西與汾水鄉、湘鄉市的梅橋鎮毗鄰,北與-元帥故里—烏石鎮交…[詳細] |
錦石鄉 | 1.67萬人 | 56.7km2 | 碧泉潭位于湘潭縣錦石鄉,距湘潭市約40公里。清嘉慶《湘潭縣志》云:“唐天寶間,石巖中泉忽涌出,色如靛藍,投物水中,皆成碧色!北倘即。加之湘中一…[詳細] |
地名由來:
湘潭的由來有多種,其中一種是:“湘潭之源,荊之南鄙”,這里的湘潭,指的是湘水與潭水,故名。
基本介紹:
湘潭縣地處湖南中部,位于湖南省“五區一廊”戰略要沖,轄7個鄉,15個鎮,總人口114萬人,總面積2512平方公里。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孕育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羅亦農以及一代世界文化名匠齊白石、呂驥等人。境內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107、302國道、長潭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天易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湘江橫貫境內,京廣、湘黔鐵路橫跨東西南北。全縣物產資源豐富,并蘊藏著大量的海泡石、煤、錳、矽砂等礦產資源,自古以來,農、工、商、貿鼎盛,素有“天下第一壯縣”、“湘中明珠”之美稱。
改革開放以來,湘潭縣以其獨特的地理、從文、資源優勢,被定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縣。自此
榮譽排行:
2025年1月,入選2024第四屆中國文化百強縣名單。
2024年12月,湘潭縣上榜2024全國旅游百強縣市第77名。
2024年11月,2024全國縣域地理標志產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百強縣揭曉,湘潭縣位列第53名。
2024年9月,縣域新型工業化綜合實力全國500強(2024)發布,湘潭縣位列436位。
2024年1月,入選2023第三屆中國文化百強縣名單。
2023年12月,湘潭縣入選2023年全國縣域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百強縣,位列第65位。
2023年11月,第一批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發布,湘潭縣榜上有名。
2023年1月,湘潭縣被認定為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
2022年8月,湘潭縣入選2022年度縣市綠色高質量發展百佳樣本第79位。
歷史沿革:
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縣內先民已由狩獵、采集活動,進入畜牧、水稻生產階段,形成定居。
戰國,縣域屬楚國。
隸長沙郡。
秦滅楚,置臨湘縣,今縣地屬臨湘縣,隸長沙郡。
西漢,析臨湘置湘南縣,隸長沙國。
今縣地湘河口(原漣口)以北屬臨湘縣,以南屬湘南縣。
三國吳太平二年,分湘南、湘鄉縣立湘西縣,又分湘南立衡陽縣,今縣地屬湘西、湘南縣,隸衡陽郡。
晉,湘南、湘西隸屬關系未變。
南朝宋,湘南、湘西隸衡陽內史。
齊,湘南縣廢
區劃: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