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瓦屋塘鎮 | 隸屬:綏寧縣 |
區劃代碼:430527106 | 代碼前6位:430527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湘E |
長途區號:0739 | 郵政編碼:422000 |
轄區面積:約10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6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5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官路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此地從前為交通要道,有街坊,常有官員往來于此,得名官路上,簡稱官路。后設立居民委員會,故名![詳細] |
瓦屋塘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古時此地盛產瓦器,村民房屋多蓋瓦,故名![詳細] |
白家坊村 | ~202 | 村莊 | 原白姓人住地,故名。曾名和團,1982年規范地名時改名白家坊![詳細] |
皮葉樹村 | ~205 | 村莊 | 皮葉樹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楊家塘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楊家塘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新橋村 | ~208 | 村莊 | 前人在村邊建了一座新橋,故名。1958年建新橋大隊,1961年析為新橋、三星、金竹3個大隊,屬瓦屋塘公社。1984年新橋大隊改為新橋村,先后隸屬瓦屋塘…[詳細] |
三星橋村 | ~209 | 村莊 | 此地有座三星橋,故名。1961年建三星、金竹大隊,1982年三星大隊改名三星橋大隊,1984年三星橋大隊、金竹大隊分別改為三星橋村、金竹村,先后隸屬瓦…[詳細] |
楓門嶺村 | ~212 | 村莊 | 因此地有一座大山名為楓門嶺,故名。解放前屬興民鄉,解放初期屬于縣行政四、五區,1951年屬四、七區。1958年屬唐家坊公社,1958年改屬瓦屋塘公社楓…[詳細] |
水廟仔村 | ~214 | 村莊 | 此地有座水口山,山前有廟,故名。1961年建水廟大隊,1982年改名水廟仔大隊,1984年改為水廟仔村,先后隸屬興民公社、瓦屋塘公社、瓦屋塘鄉和瓦屋塘…[詳細] |
巖灣村 | ~215 | 村莊 | 村處河灣,此地巖石多,故名。1958年建冷水大隊,屬唐家坊公社;1961年析為巖灣、冷水、水廟3個大隊,隸興民公社,1966年改隸瓦屋塘公社。1984…[詳細] |
寶頂村 | ~217 | 村莊 | 因處于寶頂山下,故名。1958年建雙江大隊,屬唐家坊公社。1961年析為寶頂、雙江2個大隊,隸興民公社,1966年改隸瓦屋塘公社。1984年寶頂大隊、…[詳細] |
廟灣村 | ~219 | 鎮中心區 | 地處河灣,原有古廟,故名。1961年建廟灣、梅坪大隊,1984年分別改為廟灣、梅坪村,先后隸屬廟灣公社、梅坪公社和梅坪鄉;2015年12月改隸瓦屋塘鎮…[詳細] |
木蘭田村 | ~220 | 村莊 | 此地從前多爛木,后開成田,故名木爛田,后簡寫為木蘭田![詳細] |
廟灣林場 | ~508 | 村莊 | 廟灣林場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瓦屋塘鎮地名因此處古代盛產瓦器,村民房屋多蓋瓦而得名。
基本介紹:
綏寧縣轄鄉。1956年建鄉,1958年置公社,1984年復建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64公里,面積107平方公里,人口1.9萬,鄉政府駐官路上。有公路橫貫境內。轄白家坊、官路上、楊家塘、三星橋、楓門嶺、水廟仔、小田、抱寨、皮葉樹、瓦屋、新橋、石屋、金竹、冷水、巖灣、雙江、寶頂17個村委會。農產品有稻谷、油菜、竹木、蜜柑、茶葉。皮葉村有“紅軍長征紀念亭”。
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分屬扶叢一圖,扶叢二圖。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分屬扶興里、扶一里。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第十一區務公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分屬扶一鄉、扶二鄉。
1952年,設瓦屋塘鄉。
1958年,改為瓦屋塘人民公社。
1984年6月,復為瓦屋塘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