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金稱市鎮 | 隸屬:邵陽縣 |
區劃代碼:430523102 | 代碼前6位:430523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湘E |
長途區號:0739 | 郵政編碼:422000 |
轄區面積:約1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0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金珠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據老人傳說,在金稱市這段夫夷河中,曾有一桿金稱在河里忽隱忽現,其時有一方士路過說,要想金稱出水,須金豬懸鉤,故而得名。…[詳細] |
金稱市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因古傳說村邊夫夷河畔的敬字塔下壓有一把“金稱”而得名。…[詳細] |
石馬村 | ~203 | 村莊 | 據查,原有一座廟叫石馬廟,石馬廟前的坪地上曾有兩只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石馬,故而得名。…[詳細] |
范街村 | ~204 | 鎮中心區 | 原名叫范元村,由范街村和麥元村合并而得名,兩村分開后,重新取名“范街村”。…[詳細] |
羅家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傳說以前此處居住著姓羅的族人,在這里行善積德修建石橋一座,上面設有涼亭,方便來往行人,久而久之,此外取名叫“羅家橋”,建村后叫“羅家村”,故而得名。…[詳細] |
金河村 | ~207 | 村莊 | 位于金子嶺下、夫夷河傍,故取名為“金河村”。…[詳細] |
大興村 | ~208 | 鎮中心區 | 建村時,正值大躍進時期,群眾期望“大干快上、民富國興”,故取名為“大興村”。…[詳細] |
相山村 | ~209 | 村莊 | 據查,原名相山里,譯為:相是“象”,此地似象鼻子,后取名相山。…[詳細] |
黃泥村 | ~210 | 村莊 | 原名叫尹氏承田,居住后,土地都是黃泥土,后改叫黃泥村。…[詳細] |
金橋村 | ~213 | 村莊 | 原名土橋,因土橋不響亮而改為金橋。清屬武岡長溪鄉金稱團,民國屬武岡縣古峰鄉第十保;1949年解放初期時前屬武岡縣古峰鄉第十保;1961年人民公社化時為…[詳細] |
大塘村 | ~218 | 村莊 | 彭家院子前有一口大塘,故而得名。清屬武岡州長溪鄉金稱團,民國屬武岡縣古峰鄉第五保;1949年解放初期時前屬武岡縣古峰鄉第五堡;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詳細] |
金良村 | ~219 | 村莊 | 由以前金西大隊和車良大隊合并,取“金良”二字。…[詳細] |
金元村 | ~220 | 村莊 | 因原“金奇大隊”和原“元林大隊”合并,取“金奇大隊”的“金”和“元林大隊”的“元”字作為合并后的村名,“金元村”由此而來。…[詳細] |
陡石村 | ~221 | 村莊 | 陡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漣溪村 | ~225 | 鎮中心區 | 因原漣溪村四面環山,地形如舟盤,故取名長舟;呂姓遷入,見背塘源頭泉眼排排,匯成溪流,穿村過院,更名漣溪,故而得名。…[詳細] |
社田村 | ~226 | 村莊 | 據查,原名“野雞田”,以前此處經常有幾千只野雞在此著落,所以取名“野雞田”,后來在民國后期改名為“社吉田”,解放后取名“社田”,故而得名。…[詳細] |
秀峰村 | ~234 | 村莊 | 據查,原來有一學堂叫秀塘峰,即學堂前有池塘一口,座山而建的學堂顯得格外秀麗,至今叫秀峰。…[詳細] |
芙蓉村 | ~235 | 鎮中心區 | 芙蓉峰座落于本村境內,原來立過寨。清屬武岡長溪鄉金稱團,民國屬武岡縣雙清鄉、古峰鄉第十保;1949年解放初期時為老雙清鄉、古峰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詳細] |
三星村 | ~236 | 鎮中心區 | 三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青石塘村 | ~237 | 村莊 | 因青山村、石沖村、背塘村三村合并,取青山村的“青”、石沖村的“石”、背塘村的“塘”,形成新的村名叫“青石塘村”,故而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得名于當地古代的一個神話傳說,說古時此地的夫夷河中有一金秤,秤桿之尾常在河中搖擺。又傳說河底藏有一塊大金磚,這金秤就是用來釣這塊金磚的。但釣金磚必須要有一頭金豬才能釣到。在今塘田市鎮的金珠村(實際叫金豬村)有人喂了一頭豬三年不長,于是有人識得這頭豬便是釣那金磚的金豬,便花大價錢買來置于船上,去釣那塊金磚。船剛開到江心,誰知那金豬見了金磚,便“撲通”一聲跳下河中把金秤給折斷了,那金磚也就永遠釣不上來了。由于金秤的傳說,故古峰寺又叫金秤寺。當地土話“秤”、“稱”的發音相近,故有人把“金秤”念為“金稱”,所以金秤寺變成了金稱寺。還有傳說金稱市鎮金稱市村的惜字塔下面壓了一把金稱,所以當地叫金稱市。
基本介紹:
邵陽縣轄鎮。1949年為古峰鄉,1956年設金稱市鄉,1958年為金星公社,1961年析置金稱市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3年改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2公里,面積138平方公里,人口4.5萬,鎮政府駐金稱市。轄金稱市居委會和金稱市、金橋、望石、金良、金元、金洲、社田、石馬、石門、金門、訓龍、黃泥、溪田、柏山、大塘、羅家、千谷、金禾、金山、范元、小麥元、大興、芙蓉、南沖、秀峰、響連、桃源、青連、連溪、六里、石沖、樂家、青山、背塘、六龍35個村委會。礦產有煤。農產品有稻谷、茶油、花生、辣椒。鄉鎮企業有農機廠。著名歷史學家呂振羽出生于此。
文化旅游:
呂振羽故居時間為1936年。位于湖南省邵陽縣城西南35公里的金稱市鎮溪田村。此為著名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呂振羽的紀念建筑。故居建于1936年,為三層樓房,坐西朝東,土木結構,青磚墻,小青瓦。門
歷史沿革:
明屬武岡縣;清光緒三十四年(前1909年)為武岡縣長溪鄉金稱寺團;1949年屬武岡縣古峰鄉;1950年劃入邵陽縣屬十七區;1952年屬十區;1956年古峰、黃泥等7個鄉合并為金稱市鄉;1958年屬金星公社;1961年公社體制調整時為金稱市公社;1965年將黃泥公社、芙蓉公社并入金稱市公社;1967年金稱市公社析出芙蓉公社;1984年撤社設鄉時為金稱市鄉;1993年撤鄉設鎮時為金稱市鎮;1995年撤
區劃: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金稱市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