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聶市鎮 | 隸屬:臨湘市 |
區劃代碼:430682103 | 代碼前6位:430682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湘F |
長途區號:0730 | 郵政編碼:414000 |
轄區面積:約25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6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沿河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此地居民都沿聶市河居住,故名沿河。1987年成立沿河居委會,2016年為聶市鎮沿河社區居委會。…[詳細] |
源潭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境內有石壁、楊家咀、水月庵潭深萬丈,地下涌水終年不絕,故名。…[詳細] |
乘嶺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因乘風嶺發源,故而得名。解放初期屬二區乘龍鄉,1956年屬源譚鄉乘風高級社,1958年屬聶市云社乘風大隊,1961年屬源譚乘風大隊,1973年后為乘風…[詳細] |
三和村 | ~202 | 村莊 | 原由三個初級社組成高級社,取“三家和睦”之意,故而得名。…[詳細] |
官田村 | ~205 | 村莊 | 因此處水田畝積不足,昔日謂之“官田”故名。…[詳細] |
鳳形村 | ~208 | 村莊 | 因鳳形山發源,故而得名。新中國建立初屬2區鳳形,1956年為聶市鄉鳳形高級社。1958年為聶市公社鳳形大隊,1984年為聶市鎮鳳形村。…[詳細] |
新安村 | ~209 | 村莊 | 境內有座庵廟,名為新顯庵,后簡稱新安。村以此名。…[詳細] |
權橋村 | ~215 | 村莊 | 因從前有座橋,為權娌人所修,取名為權家橋,故而得名。…[詳細] |
紅士村 | ~218 | 村莊 | 因村內有一座古橋名為紅士橋而得名。原名紅士大隊。于1974年為紅士村。…[詳細] |
朱圣村 | ~220 | 村莊 | 朱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同德村 | ~221 | 村莊 | 因在民國時期原名叫同墩橋,后于1980年改為同德村,寓意著本村民同心同德。…[詳細] |
同合村 | ~222 | 村莊 | 為了激勵人們同心合力發展生產,取名同合。…[詳細] |
黃蓋村 | ~223 | 村莊 | 地處黃蓋湖畔而得名。解放初期屬二區源譚鄉,1958年為聶市公社黃蓋大隊,1961年為源譚公社黃蓋大隊,1984年為黃蓋村。…[詳細] |
長源村 | ~224 | 村莊 | 因境內有長嶺,且接近源譚,各取一字得名。…[詳細] |
乘風村 | ~225 | 村莊 | 乘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馬垅村 | ~226 | 村莊 | 1961年成立乘風公社時命名為馬龍大隊,寓騎馬乘龍、青云直上、迅猛發展生產之意。村以此名。…[詳細] |
湯畈村 | ~227 | 村莊 | 湯姓居此畈而命名,村名沒用。1956年為源譚鄉湯家畈高級社,1958年屬聶市公社湯畈大隊,1973年后為乘風公社湯畈大隊,1984年為湯畈村。…[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三國吳主孫權赴今黃蓋湖巡視部將黃蓋操練水軍,附近官紳前往接駕,故稱“接駕市”。后演變為“聶家市”,簡稱“聶市”。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于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 孫權詳細信息++
宋仁宗時,臨湘聶市出了一位“駙馬”,他就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張尚陽。 張尚陽(1011-1078),幼時在家鄉攻讀經史,稍長,隨在朝為官的兄長張尚祖赴京,投入太史①魯宗道門下。因學業銳進,聲聞京城,被宋仁宗選為駙馬,與仁宗女兒升平公主結為伉儷…… 張尚陽詳細信息++
楊耐思,筆名楊道經,生于1927年10月20日,湖南省臨湘市聶市鎮荊圣村楊家門組人。高中就讀于國立十一中(現岳陽市一中)。1951年考入中山大學語言系學習,1954年隨院系調整到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年畢業。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楊耐思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乘風鄉、源潭鎮、聶市鎮成建制合并設立聶市鎮
地理位置
位于湖南省臨湘市中北部,地處長安河(又稱聶市河、源潭河)注入黃蓋湖的入口處,東抵羊樓司鎮,西接云溪區,南與五里牌鄉接壤,北與源潭鎮為鄰。
自然環境
全境屬丘陵地貌,地形南高北低,呈不規則長方形。境內山巒起伏,綠水潺浮,田園秀美,氣候宜人。
區位優勢
最江公路穿境而過,聶長公路連通長嶺煉油廠。黃蓋湖居于北側,長安河縱貫全境,距京廣鐵路、武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僅10余公里。
資源優勢
盛產水稻、茶葉、竹木、紅薯、麻類、油料、中藥材、水產品及多種水果。境內蕨、葛、野芹等綠色食品資源豐富。
基礎設施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聶市鎮綜合文化站 被確定為2022年“最美瀟湘文化陣地”。
2021年12月,聶市鎮被確定為2021—2023年度湖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十樣錦吹打樂)。
2019年1月,聶市鎮入選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文化旅游:
聶市老街建筑群位于臨湘市聶市鎮沿河居委會,自鄢家橋至王爺廟湖坪,長約兩公里,東徑113°49′北緯29°57′,其得名,可追溯到三國時期,從宋代起,聶市便開始在中國的歷史上嶄露頭角,聶市老街
向氏祠堂位于聶市鎮源潭社區,年代為清代。2019年11月26日,臨湘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外墻墻基為起點,四四向各至3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50米
鶴仙橋位于聶市鎮權橋村,年代為明代。2019年11月26日,臨湘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外墻墻基為起點,四四向各至3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50米處。
歷史沿革: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屬楊林下里聶市團。
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屬聶市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為聶市鎮。
民國三十六年,為聶市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屬二區。
1956年,為聶市鄉。
1958年,成立聶市公社。
1984年,改公社為聶市鎮。
2015年12月,乘風鄉、源潭鎮、聶市鎮成建制合并設立聶市鎮。
汪保林(1874~1938),字維周,派號忠楨,臨湘縣聶市鎮人。民國27年11月,日軍入侵接近聶市王見畈(現稱洋姜畈、揚見畈),64歲的汪保林發覺后,隨即高喊:“日本鬼子快來了,大家快躲!”喊了一遍又
楊其竧(1906~1940),字立身,號幸之,今臨湘市聶市鎮人。中山大學畢業后,參加北伐。不久赴上海任《申報》,顯露才華,受到國民黨內一些人賞識。后經人介紹,于民國22年在國民黨十八軍羅卓英部任秘書。
方傳進(1909~1951),今臨湘市聶市鎮人。曾任第三戰區司令部高參兼軍務處副處長,吉林師管區副司令。1948年率部投誠。后任中學教員。1951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