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福臨鎮 | 隸屬:長沙縣 |
區劃代碼:430121111 | 代碼前6位:430121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湘A |
長途區號:0731 | 郵政編碼:410000 |
轄區面積:約8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9萬人 |
人口密度:約279人/平方公里 | 海拔:509米 |
下轄地區:1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福臨鋪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福臨鋪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影珠山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福臨鎮影珠山村位于長沙縣西北部,因境內有省級森林公園影珠山而得名。近年來,影珠山村堅持念“綠”字經、打文化牌、走特色路,如今這片10.7平方公里的土地…[詳細] |
孫家橋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孫家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古華山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古華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同心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同心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雙起村 | ~211 | 村莊 | 雙起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金牛村 | ~212 | 村莊 | 金牛村2016年5月由原金坑橋村和原石牯牛村合并而來。曾被評為長沙市美麗鄉村示范村。…[詳細] |
地名由來:
福臨鎮原系長岳古道上的一個驛站,據傳驛站后山及路旁曾遍長茯苓,稱茯苓鋪;后人諧音為福臨鋪,故名。
基本介紹:
福臨鎮位于長沙縣東北部,東抵高橋,西接汨羅,北連開慧,南鄰青山鋪,距長沙縣城40公里,鎮域面積82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1個農村社區,總人口3萬人。鎮黨委下轄20個黨(總)支部(包括1個機關黨總支、7個村、社區黨總支、1個老干支部、3個駐鎮部門單位黨支部、8個兩新黨支部),黨員1362人。鎮域經濟以種養業、紅色旅游為主,是縣委、縣政府確定的“七星聚力”文旅融合鄉鎮之一,素有“樹湘故里 影珠福地”的美稱。
福臨,是生態秀美的康養福地。鎮內影珠山景區距離市區、縣城均在50公里內,處于近郊游黃金一小時圈內,G4京港澳高速和G107國道從景區穿過,交通便利,主峰海拔509.4米,制高點擁有36
榮譽排行:
2024年4月,福臨鎮被長沙市民政局確定為長沙市“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首批鄉鎮。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福臨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12年5月,福臨鎮被命名為第三批湖南省省級生態鄉鎮。
文化旅游:
長沙會戰——影珠山抗戰舊址群位于長沙市長沙縣福臨鎮,年代為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侵占廣州、武漢之后,為打通京廣要道,于l939年先后四次犯湘。影珠山下的長岳古道是長沙通往岳陽,或岳
影珠山位于長沙縣福臨鎮,原名隱居山,距長沙市40公里,是長沙與汨羅的界山。影珠山南北長7公里,有大小七十幾個山頭。兩座主要的山峰一東一西,分別稱為東影珠山、西影珠山。主峰東影珠山高509.4
黃冕墓位于長沙縣福臨鎮孫家橋,墓地今已殘敗不堪,荊棘叢生,墓冢前方蹋了一小半,露出大洞,明顯被盜過。所幸墓碑、墓圍尚完整。墓冢呈圓頂形,三合土所筑,墓圍前低后高,墓圍正中豎石碑三通,中碑高于
歷史沿革:
清朝時,屬清泰都。
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福臨鄉。
1950年,屬溪源、民樂、大同3鄉。
1956年,為福臨鄉。
1958年,福臨鄉改為福臨公社。
1984年,由福臨公社改為福臨鄉。
1992年,由福臨鄉改為福臨鎮。
1995年5月,雙起鄉并入福臨鎮。
馬孝明,又名穆賓,1901年9月17日生于湖南省長沙縣福臨區大同鄉南倉村。他16歲考入長沙師范,是學生自治會的骨干分子,尤以多才多藝見稱。1919年五四運動震撼古老的長沙城,馬孝明立即以高度的熱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