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七星臺鎮 | 隸屬:枝江市 |
區劃代碼:420583107 | 代碼前6位:42058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E |
長途區號:0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轄區面積:約13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32萬人 |
人口密度:約25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七星臺社區 | ~001 | 主城區 | 相傳明朝初年,七個書生同船赴考,在此遇難,葬于江邊高臺。因七名書生乃七個星宿下凡,其墓地稱為七星臺![詳細] |
董家灣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董家灣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鮮家港村 | ~202 | 村莊 | 鮮家港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李家崗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李家崗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肖家山村 | ~204 | 村莊 | 肖家山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沈家店村 | ~205 | 城鄉結合區 | 沈家店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陳家港村 | ~206 | 村莊 | 陳家港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大埠街村 | ~207 | 城鄉結合區 | 大埠街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張家場村 | ~208 | 城鄉結合區 | 張家場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孫家港村 | ~209 | 城鄉結合區 | 孫家港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興隆山村 | ~210 | 村莊 | 興隆山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肖家橋村 | ~211 | 村莊 | 肖家橋原名肖家石門,后此地從沮漳河引水入垸,建立一座涵閘橋,周邊都是肖姓人家,故改名肖家橋![詳細] |
東林村 | ~212 | 村莊 | 東林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9…[詳細] |
楊林湖村 | ~213 | 村莊 | 楊林湖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新場村 | ~214 | 村莊 | 新場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9…[詳細] |
趙樓子村 | ~215 | 村莊 | 趙樓子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江會寺村 | ~216 | 村莊 | 江會寺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王家店村 | ~217 | 村莊 | 王家店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三王廟村 | ~218 | 村莊 | 因當地曾有相傳建于清康熙九年的“三王廟”,故名。祀神不詳,廟亦不存![詳細] |
石套子村 | ~219 | 村莊 | 清同治五年(1866年)《枝江縣志·縣疆域圖》標有“石套子”所在位置;其《地理志》又載:“石套子,距縣一百二十五里。接江陵界”![詳細] |
鴨子口村 | ~220 | 村莊 | 鴨子口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馬羊洲村 | ~221 | 村莊 | 馬羊洲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二都;1913年屬東區;1930年至1936年屬第三區;1940年6月22日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1…[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明初有“七個星宿下凡”的書生同船赴考,在此地遇難,葬于江邊高臺,后來這七個墓地逐漸形成七個高臺,故稱七星臺。
基本介紹:
枝江市七星臺鎮位天江漢平原西緣,與古城荊州隔河相望,是宜昌市的東大門,享有“湖北大蒜鎮”、“三峽油脂城”之美譽。全鎮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萬畝,人口5萬人。
歷史淵遠流長 相傳明朝初期,七個書生同船赴考忽遇狂風大作,遂避難一起江邊高臺。后傳這七個書生乃“七個星宿下凡”,故得名“七星臺”。
地理條件優越 長江黃金水道旁鎮東去,318國道、漢宜(武漢--宜昌)高速公路穿鎮而過,西距宜昌市60公里,三峽國際機場40公里,東隔荊州古城30公里,素有宜昌東大門和鄂西咽喉之稱。
基礎設施完善 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已實現了村村通電、通水、
榮譽排行:
2023年3月,農業農村部推介七星臺鎮為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蒜薹)。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遴選推介七星臺鎮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2020年11月,農業農村部推介七星臺鎮為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2018年1月,湖北省環境保護委員會授予七星臺鎮2017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稱號。
2017年7月,農業部認定七星臺鎮為第七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七星臺蒜薹)。
文化旅游:
楊家山墓群位于枝江市七星臺鎮肖家山村三組,2011年入選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鳳臺街遺址位于枝江市七星臺鎮鳳臺村二組。2011年入選宜昌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鳳臺街遺址及周邊一定范圍。東至沮漳河邊(北緯30°30′34.0″,東經111°55′17.8″),西
歷史沿革:
1949年7月為枝江縣新場區。
1955年全境并入宜都,改為宜都縣新場區。
1956年6月撤銷新場區,設立新場指導組,所轄鄉改為管理區。
1957年11月撤銷新場指導組,復置新場區。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時,撤銷新場區,成立新場人民公社,原鄉改為管理區,高級農業社改為生產隊。
1961年5月恢復區級建制,改為新場區,原管理區改為公社,生產隊改為大隊。
1962年10月枝宜分縣,為枝江縣新場區。
1975年
七星麻油是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七星臺鎮的特產。七星麻油選用江漢平原的優質芝麻為原料,采用傳統小磨(水代法)制油工藝精制而成,香味純正,口感細膩綿和,無糊味、異味,香味有別于機械壓榨麻油。湖北省枝江市金七
七星臺大蒜是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七星臺鎮的特產。七星臺大蒜具有上市早、味道鮮、口感好、無公害等特點。大蒜是七星臺鎮傳統特色農業品牌,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1萬畝以上,七星臺鎮曾被譽為湖北大蒜鎮。主要集中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