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馬家店街道 | 隸屬:枝江市 |
區劃代碼:420583001 | 代碼前6位:42058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鄂E |
長途區號:0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轄區面積:約5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91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2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5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豐坪巷社區 | ~001 | 主城區 | 豐坪巷社區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馬家店一街居委會,屬城關鎮;1994年原馬家店一街、馬家店二街兩個居委會合并,組建馬家店第一居委會,屬馬家店鎮;199…[詳細] |
熊家窯社區 | ~002 | 主城區 | 清嘉慶年間,熊鈞在此地開辦陶窯,俗稱熊家窯。…[詳細] |
七口堰社區 | ~003 | 主城區 | 七口堰社區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七星高級農業社,屬宜都縣仙女指導組拽車鄉;1958年改為七星生產隊,屬仙女公社拽車管理區;1961年5月更名為七星大隊…[詳細] |
五柳樹社區 | ~004 | 主城區 | 五柳樹社區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新四高級農業社,屬宜都縣仙女指導組拽車鄉;1958年10月更名為五星生產隊,屬仙女公社拽車管理區;1961年5月改為五…[詳細] |
江口社區 | ~005 | 主城區 | 江口是長江沿岸頗具盛名的商旅小鎮,公元3世紀50年代以前,沮漳河的一個分支曾在這里注入長江(當時稱沱江),故而得名。…[詳細] |
雙壽橋社區 | ~006 | 主城區 | 雙壽橋社區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勤豐高級農業社,屬宜都縣新場指導組三長鄉;1958年更名為勤豐生產隊,屬仙女公社拽車管理區;1961年5月改為勤豐大隊…[詳細] |
計劃社區 | ~007 | 主城區 | 計劃社區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計劃高級農業社,屬宜都縣新場指導組三長鄉;1958年更名為計劃生產隊,屬宜都縣仙女公社拽車管理區;1961年5月改為計劃…[詳細] |
拽車社區 | ~008 | 主城區 | “拽車”指關長云拽車的故事。拽車社區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七口堰、濱湖、共新三個高級農業社,屬宜都縣仙女指導組拽車鄉;1958年改為聯合生產隊,屬仙女…[詳細] |
白鴨寺社區 | ~009 | 特殊區域 | 白鴨寺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15年成立,屬馬家店鎮街道辦事處至今。…[詳細] |
余家溪社區 | ~010 | 主城區 | 余家溪社區前身是1956年由明星、紅星、農興三個合作社組成的三合高級農業社,屬宜都縣仙女指導組拽車鄉;1958年更名為三合生產隊,屬仙女公社拽車管理區…[詳細] |
丹陽社區 | ~011 | 特殊區域 | 丹陽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15年成立,屬馬家店街道辦事處至今。…[詳細] |
沱江社區 | ~012 | 主城區 | 清道光十年(1830年)長江改道之前,主河道在百里洲南河,北江是支流;稱為沱江。…[詳細] |
清灘堰社區 | ~013 | 主城區 | “清灘堰”指五柳樹市場東邊一口老堰塘。清灘堰社區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馬家店一街居委會,屬城關鎮;1994年原馬家店一街、二街兩個居委會合并,成立馬家…[詳細] |
楊家垱社區 | ~014 | 主城區 | 明清時期,楊氏家族遷徙此地落籍。聚族而居,形成村落。故而得名。…[詳細] |
謙泰吉社區 | ~015 | 主城區 | “謙泰吉”指江口鎮上一家名為謙泰吉的古老釀酒糟坊。…[詳細] |
滕家河村 | ~205 | 主城區 | 滕家河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四都;1913年屬枝江縣北區;1930年屬枝江縣第二區署;1940年6月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分會;1…[詳細] |
寶筏寺村 | ~206 | 城鄉結合區 | 寶筏寺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四都;1913年屬枝江縣北區;1930年屬枝江縣第二區署;1940年6月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分會;1…[詳細] |
白家崗村 | ~207 | 主城區 | 白家崗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四都;1913年屬枝江縣北區;1930年屬枝江縣第二區署;1940年6月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分會;1…[詳細] |
趙家河村 | ~208 | 城鄉結合區 | 趙家河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四都;1913年屬枝江縣北區;1930年屬枝江縣第二區署;1940年6月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分會;1…[詳細] |
永收垸村 | ~209 | 城鄉結合區 | 永收垸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四都;1913年屬枝江縣北區;1930年屬枝江縣第二區署;1940年6月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分會;1…[詳細] |
中橋村 | ~210 | 城鄉結合區 | 中橋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清代屬枝江縣第四都;1913年屬枝江縣北區;1930年屬枝江縣第二區署;1940年6月屬淪陷區偽宜昌縣中央治安維持會分會;19…[詳細] |
地名由來:
清末,因有一位馬姓人家在此搭棚開店經營茶水、煙酒而將其稱為馬家店子,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馬家店街道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辦事處轄10個村、5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66.4平方公里,總人口街道一角11.5萬人。辦事處黨委下設10個黨總支,81個黨支部。全處共有黨員3721名。近年來,辦事處黨委履行管黨責任,以健全基本組織、建強基本隊伍、開展基本活動、完善基本制度、落實基本保障為基礎,大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積極健全和完善組織體系、服務體系、宣傳教育體系、自治體系、和諧穩定體系、保障體系、考評體系,促使黨建工作不斷創新、穩步推進。街道“依托工業園區,推進要素集聚、科學蓄勢發展、著力建設百億園區”和“充分授權、自主開發、封閉運行、整體承投”的精神,加快園區建設步伐,全力打造枝江市民營經
榮譽排行:
2018年12月,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命名馬家店街道為2018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文化旅游:
施家大堰墓群位于馬家店街辦白家崗村四組,2011年入選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施家大堰墓群及周邊一定范圍。東至溝渠(北緯30°26′27.1″,東經111°46′26.7″),西
江口革命烈士紀念塔位于馬家店街道辦事處江口社區更生路東北端烈士陵園內。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攻克宜昌戰段中負重傷犧牲的29位革命烈士,葬于江口鎮彌陀寺(原江口中學)北坡。
歷史沿革:
1965年11月成立的仙女區城關鎮。
1972年1月升格為枝江縣城關鎮。
1975年2月撤區并社,三長公社并入城關鎮。
1981年6月6日城關鎮更名為馬家店鎮。
同年7月馬家店鎮拆分為馬家店鎮、三長公社,將原屬馬家店鎮的戰斗、英雄、同興、幸福、勤豐、計劃、七星、五星等8個大隊劃歸三長公社管轄,馬家店鎮僅管轄先鋒、環城2個大隊和水稻良種場。
1983年12月設區建鄉,撤銷三長公社,所屬8個大隊整體并入馬家店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