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棗陽市 | 隸屬:襄陽市 |
區劃代碼:420683 | 代碼前6位:42068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車牌代碼:鄂F |
長途區號:0710 | 郵政編碼:441000 |
轄區面積:約327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8.88萬人 |
人口密度:約271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朝陽路 | |
下轄地區:3個街道、12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北城街道 | 7.74萬人 | 14.5km2 | 北城街道位于湖北襄陽市棗陽市。下轄:
420683001001 111 東園居委會
420683001002 111 南園居委會
42068…[詳細] |
南城街道 | 16.36萬人 | 114.2km2 | 南城街道位于湖北襄陽市棗陽市。下轄:
420683002001 111 史崗居委會
420683002002 111 沙店居委會
42068…[詳細] |
環城街道 | 5.19萬人 | 178km2 | 環城街道位于湖北襄陽市棗陽市。下轄:
420683003200 111 土鋪村委會
420683003201 220 柿子園村委會
4206…[詳細] |
琚灣鎮 | 4.88萬人 | 212km2 | 琚灣鎮地處棗西南22公里,始建于清代順治年間,昔通舟楫,素有“填不滿的琚家灣”之稱,是“革命先驅、人民赤子”程克繩烈士的故鄉,是棗陽縣第一個黨支部和黨…[詳細] |
七方鎮 | 6.63萬人 | 305.02km2 | 七方鎮地處鄂北崗地,屬于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316國道橫貫全境,東距棗陽市區20公里,西接襄樊,距劉集機場僅30公里,距漢十高速公路最近的琚灣出口…[詳細] |
楊垱鎮 | 4.86萬人 | 188km2 | 楊垱鎮位于棗陽市西北30公里處,是我國“神六”航天員聶海勝同志的家鄉;北鄰河南、西接襄陽;境內地勢平坦物產豐富。13萬畝肥沃土地號稱“棗陽糧倉”,農副…[詳細] |
太平鎮 | 6.22萬人 | 257km2 | 太平鎮自古以“人杰地靈”聞名,今日的太平鎮有哪些發展邊貿經濟的獨特優勢呢? 一是區位優勢,太平鎮位于棗陽北部,北與河南省唇齒相依,地處兩省交界的…[詳細] |
新市鎮 | 3.92萬人 | 212km2 | 棗陽市新市鎮地處鄂西北,版圖面積212平方公里,全鎮轄39個行政村,2 個居民委員會,251個村民小組,33個 鎮直單位,總戶數11767戶,總人口5…[詳細] |
鹿頭鎮 | 4.28萬人 | 210.03km2 | 一、鹿頭鎮概況
鹿頭鎮建于明代,史稱“大阜驛”、“鹿頭驛”。位于湖北省棗陽市東北部,東與湖北省隨州市接壤,北隔新市鎮與河南唐河、桐柏毗鄰;西…[詳細] |
劉升鎮 | 2.17萬人 | 210.3km2 | 棗陽市轄鎮。1961年建劉升公社,1984年設區,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東部。面積210.3平方公里,人口3.6萬。316國道穿境而過。轄油坊、黃灣…[詳細] |
興隆鎮 | 4.9萬人 | 187km2 | 興隆鎮于1984年建制,是襄樊市和棗陽市的“東大門”,地處棗陽市東南18公里處,東與隨州石伏接壤,西連棗陽城區。漢丹鐵路、漢十高速公路和316國道穿境…[詳細] |
王城鎮 | 2.76萬人 | 188km2 | 棗陽市王城鎮位于棗東南35公里處,版圖面積188平方公里,轄33個行政村、1個茶場、2個居委會, 個鎮直單位,總人口42384人,耕地面積64706…[詳細] |
吳店鎮 | 7.06萬人 | 366km2 | 1、吳店鎮資源概況
農業 吳店鎮是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素有“棗陽糧倉”之稱。經過多年的產業結構調整,現已發展優質甘蔗1.5萬畝、茶葉2.5萬畝…[詳細] |
熊集鎮 | 3.03萬人 | 108km2 | 棗陽市轄鎮。1958年設熊集公社,1975年設區,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中心22公里,與漢(口)丹(江口)鐵路線相距15公里。面積108…[詳細] |
平林鎮 | 1.88萬人 | 217km2 | 湖北省棗陽市平林鎮位于光武帝劉秀故里,棗陽市南45公里的丘陵山區。地處國家一級風景區大洪山余脈,南陽盆地避風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四周群山環繞,海…[詳細] |
棗陽經濟開發區 | 5.75萬人 | 50km2 | 棗陽經濟開發區位于湖北襄陽市棗陽市。下轄:
420683402001 112 靳莊居委會
420683402002 111 西園居委會
42…[詳細] |
隨陽農場 | 5651人 | 隨陽農場位于湖北襄陽市棗陽市。下轄:
420683500200220高堤村委會
420683500201220東崗村委會
42068350020…[詳細] | |
車河農場 | 6822人 | 75km2 | 車河農場位于鄂西北腹地,棗陽市境內,毗鄰漢十高速公路和漢丹鐵路南側,襄洪公路、隨南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場國土面積 75平方公里,耕地1.6萬…[詳細] |
地名由來:
棗陽之地名,經查閱相關典籍、史料后,可證實的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其一,因避太子諱而改名。《隋書·志·地理》記載:“棗陽,舊曰廣昌,并置廣昌郡。開皇初郡廢。仁壽元年,縣改名焉”。《輿地廣記》卷八記載:“棗陽縣,本二漢蔡陽縣。仁壽元年,避太子諱,改廣昌縣曰棗陽。”唐朝李吉甫撰修《元和郡縣圖志》注:“棗陽縣,本漢蔡陽地,周改為廣昌。隋仁壽元年改為棗陽縣,因棗陽村為名也”。康熙年間顧祖禹所撰《讀史方輿紀要》注:“仁壽初,改縣曰棗陽,以棗陽村名也。”上述史料均說明,在隋仁壽元年(601年),為避太子楊廣名諱,朝廷引用棗陽村名,改廣昌縣為棗陽縣。其二,傳承“棘陽”舊地名而來。這種說法有兩個版本:一是“棗陽”之“棗”,由“棘”變換字形而來。傳說古時棗陽境內到處棘荊叢生,雜草遍地,民間故以“棘陽”稱之。隋初有一縣令嫌棘陽的“棘”字讀起來不好聽、不高雅,為圖地名吉祥并宣示他要改變棘陽荒涼景象的決心,于是就上奏朝廷,變字形左右結構為上下結構,將縣名“棘陽”改為“棗陽”。二是“棗陽”之名,從“棗”與“棘”的字義比較中選優而定。在隋初更改縣名的討論中,有一位人稱“嚼字先生”的老學究指出:“棘”與“棗”同屬“棗”,而用“棘”不如用“棗”。他舉《爾雅》為證:“棘”實為之“棗”,但是屬于叢生的低矮的小酸棗。又以《說文》為例:“棗”,從重朿,高而大。建議若改縣名,稱“棗陽”要比稱“棘陽”雅致。最終朝廷采納他的意見,改廣昌縣為棗陽縣。其三,因災得福,皇帝親賜“棗陽”縣名。隋開皇二十年(600),廣昌縣先后發生水、旱、蝗災,糧食近乎絕收,百姓民不聊生,但上級官府卻三天兩頭催交皇糧。無奈之下,時任縣令衛良民帶著能言善辯的秀才高陵,冒死進京求見隋文帝,陳述災情并請求免除當年的賦稅。隋文帝聽取他們的意見后,不僅免除了當年賦稅,同時希冀更改縣名來避邪驅瘴。因廣昌地處陽地且盛產“棗”,隋文帝遂賜名“棗陽”。
基本介紹:
棗陽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鄂豫兩省交界處,介于東經112°30′至113°00′和北緯31°40′至32°40′之間;東與隨州市接壤,西與襄陽縣毗連,南與宜城市為鄰,北與河南省新野、唐河、桐柏三縣相連。南北長78公里,東西寬65公里,總面積3277平方公里,總人口110萬,轄12個鎮(鹿頭、新市、太平、楊垱、七方、琚灣、熊集、吳店、平林、王城、興隆、劉升)、3個辦事處(南城、北城、環城)、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城開發區)、2個農場管理區(車河、隨陽)。
棗陽地勢東高西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水由東往西流,但無大的河流和水系。境內低崗較多,丘陵、漫崗、河畈三種地貌輪廓分明。棗陽屬溫帶和亞熱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2025全國GDP百強縣發布,棗陽市位列第83位。
2025年2月,2025新型工業化標桿縣名單發布,棗陽市上榜。
2024年12月,2024賽迪投資競爭力百強縣名單公布,棗陽市名列第86名。
2024年11月,2024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棗陽市位列第25位。
2024年9月,縣域新型工業化綜合實力全國500強(2024)發布,棗陽市位列209位。
2024年7月,2024賽迪百強縣名單發布,棗陽市上榜,位列第74名。
2024年3月,2023年度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名單公布,棗陽市上榜。
2023年12月,棗陽市入選2023年全國縣域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百強縣,位列第85位。
2023年11月,棗陽市入選“2023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排名第89。
歷史沿革:
西周(前1046-前771),棗陽大部分地區屬唐國。
春秋時期(前505),唐國被楚國所滅,棗陽地屬楚國。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秦推行郡縣制,在今棗陽地設蔡陽縣,隸屬南陽郡。
西漢元帝初元四年(前45),劃蔡陽縣的白水(今吳店鎮)、上唐(今隨州市曾都區唐縣鎮)二鄉,設舂陵侯國。
新朝二年(10),王莽廢舂陵侯國,改舂陵為鄉,重新劃歸蔡陽縣管轄。
東漢建武六年(30),劉秀改舂陵鄉為章陵縣,后又分蔡
區劃: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