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家莊村 | 隸屬:上津鎮 |
區劃代碼:420322102210 | 代碼前6位:42032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立邊溝村公所,負責人稱村長;1955年11月,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更名為天樂高級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組織所有的體制;設立天樂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天樂生產大隊、天樂大隊,負責人稱大隊長;1966年5月,我國“文化大革命”開始,更名為天樂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負責人稱主任;從1978年11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對我國“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進行撥亂反正;1980年,復名天樂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天樂生產大隊;1981年11月,根據西政發(1981)97號《關于城關鎮街道和農村四百六十五個生產大隊更改名稱的通知》,以當地地名命名,將天樂生產大隊更名為王家莊生產大隊。1984年5月,實行農村體制改革,撤社并區建鄉,政社分開,撤銷王家莊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選舉產生王家莊村民委員會,簡稱王家莊村委會,負責人稱主任;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立吳家鋪村公所,負責人稱村長;1955年11月,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更名為中山高級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組織所有的體制;設立中山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山生產大隊、中山大隊,負責人稱大隊長;1966年5月,我國“文化大革命”開始,更名為中山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負責人稱主任;從1978年11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對我國“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進行撥亂反正;1980年,復名中山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山生產大隊。1981年11月,根據西政發(1981)97號《關于城關鎮街道和農村四百六十五個生產大隊更改名稱的通知》,以當地地名命名,將中山生產大隊更名為土地梁生產大隊。1984年5月,實行農村體制改革,撤社并區建鄉,政社分開,撤銷土地梁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選舉產生土地梁村民委員會,簡稱土地梁村委會,負責人稱主任;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立南溝村公所,負責人稱村長。1955年11月,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更名為合心高級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組織所有的體制;設立合心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合心生產大隊、合心大隊,負責人稱大隊長;1966年5月,我國“文化大革命”開始,更名為合心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負責人稱主任;從1978年11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對我國“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進行撥亂反正;1980年,復名合心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合心生產大隊。1981年11月,根據西政發(1981)97號《關于城關鎮街道和農村四百六十五個生產大隊更改名稱的通知》,以當地地名命名,將合心生產大隊更名為大南溝生產大隊。1984年5月,實行農村體制改革,撤社并區建鄉,政社分開,撤銷大南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選舉產生大南溝村民委員會,簡稱大南溝村委會,負責人稱主任;2001年小村并大村,將土地梁村,大南溝村并入王家莊村;轄5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王家莊村是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上津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20322102210,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20322。郵政編碼為442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719 ,車牌號碼為鄂C。王家莊村與郭家渡村、十八盤村、嚴家灣村、過風樓村、鐵箍嶺村、磨溝村、吳家溝村、石廟村、劉家灣村、云嶺村、丁家灣村、絞腸關村、伍峪坪村、孫家灣村相鄰。
周邊相關:
王家莊村附近有上津古城、鄖西龍潭河旅游區、五龍河景區、鄖西天河旅游區、武當紅生態工業旅游區、鄖西縣王家坪烈士陵園等旅游景點,有鄖西杜仲、鄖西香椿、鄖西神仙葉、鄖西黃姜、鄖西山葡萄酒、鄖西核桃油等特產,有七夕節(鄖西七夕)、伍家溝民間故事、武當武術、房縣火龍、房縣酒文化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