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關防鄉 | 隸屬:鄖西縣 |
區劃代碼:420322201 | 代碼前6位:42032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轄區面積:約207.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4萬人 |
人口密度:約6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沙溝村 | ~200 | 村莊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關防鄉民主政府沙溝村公所;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期,設群強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設立…[詳細] |
關防鋪村 | ~201 | 鄉中心區 | 關防鋪村位于鄖西縣西北部,關防鄉腹地。東與本鄉土地嶺村、總兵溝村毗鄰;南與本鄉沙溝村接壤;西與陜西旬陽縣仙河鄉以陜西大梁分水為界;北與本鄉周家坪村、鐘…[詳細] |
土地嶺村 | ~202 | 村莊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關防鄉民主政府土地嶺村公所;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期,設迎豐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設…[詳細] |
總兵溝村 | ~203 | 村莊 | 傳說在周朝,周懶王為了穩固自己江山,到處斬斷龍脈,一日游到六龍山,發現此處為六龍拜相,山下有石旗、石印、石金蟾、朝天石獅,龍脈旺盛。判定此處要出一位將…[詳細] |
周家坪村 | ~204 | 鄉中心區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關防鄉民主政府周家坪村公所,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期,設華中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5月,我國全面開展人…[詳細] |
鐘坪村 | ~205 | 村莊 | 1947年11月鄖西解放后,設立鐘坪村公所,負責人稱村長;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鐘坪鄉民主政府,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設中坪合作社、民主合作社,負…[詳細] |
一天門村 | ~206 | 村莊 | 1947年11月鄖西解放后,設立一天門村公所,負責人稱村長;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一天門鄉民主政府,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設金門合作社,負責人稱社…[詳細] |
蔡家場村 | ~207 | 村莊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蔡家場鄉民主政府;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期,設紅金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設立紅金生產…[詳細] |
回龍村 | ~208 | 村莊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回龍鄉民主政府;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設農躍合作社、新山合作社、丹鳳合作社、新合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詳細] |
大磨村 | ~209 | 村莊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回龍鄉民主政府大磨村公所;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期,設東莊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設立…[詳細] |
包耳場村 | ~210 | 村莊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回龍鄉民主政府;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設青峰合作社、西莊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設立…[詳細] |
丁家坪村 | ~211 | 村莊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丁家坪鄉民主政府;1956年精簡機構,設關防區丁家坪鄉;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設立廟川公社丁家坪管理區;1961年,撤銷…[詳細] |
龍潭子村 | ~212 | 村莊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丁家坪鄉民主政府龍潭子村公所;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期,設新光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詳細] |
二天門村 | ~213 | 村莊 | 1947年11月鎮安解放后,設立二天門村公所,負責人稱村長;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丁家坪鄉民主政府、二天門村公所;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設天門合作…[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所轄區域而得名。關防鄉,又名關防鋪,檔案記載,歷史上稱之仙鶴鋪、官坊鋪、仙河鋪,清朝地志名為關防鋪,為“籍險之關,以相防捍”,邊關、要害防御之地。故而得名“關防”。
基本介紹:
關防位于鄖西西北邊陲,東與本縣店子鎮、槐樹林特場相連,南與陜西省旬陽縣相接,西與湖北口回族鄉相依,北與陜西省山陽縣相鄰,素有“楚之門戶、秦之咽喉”之稱,歷代是兵家商賈必爭之地,距縣城120公里,全鄉轄14個村,98個村民小組,4489戶,17135人(其中農業人口16183人),勞動力8086人。現有黨支部21個(其中農村黨支部14個),黨員437人(其中農村黨員338人)。版圖總面積207.1平方公里,現存耕地面積12704畝(其中水田2801畝),累計退耕還林8160畝。省道上湖(上津—湖北口)公路自東向西貫穿全境,全縣四大河流之一的仙河自北向南穿境而過,境內最高海拔1830米,最低海拔4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關防鄉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8年1月,湖北省環境保護委員會授予關防鄉2017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1935年1月,中共鄂豫陜省委負責人程子華、徐海東等率領紅二十五軍主力進入鄂陜邊界開辟新蘇區,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1月22日,紅軍主力由鄖西湖北口大、小新川進入關防廟川的一、二、三天門,丁
該舊址位于關防鄉丁家坪村1組,舊址內保留了當時紅軍遺留下來的大量生活用品和-等,同時在房屋內進行了布展,分為展覽綜述、軍民情深、政權建設、軍事斗爭、召開會議、紅色故事等六個部分,主要介紹了紅
紅二十五軍政治部舊址位于鄖西縣關防鄉二天門村。現存20、25、29、30號四棟清代建筑,建筑面積約620平方米。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率紅外二十五軍實行戰略轉移。1935年1月
歷史沿革:
南北朝以來,關防和陜南古城長安屬一個轄區,同屬梁州所轄;明成化十二年歸鄖陽撫治鄖陽府上津縣,清朝初年歸順鄖西縣管轄;國民政府時期,這里曾是湖北第八督察署八區政務中心所在地,轄當時的金錢河、大壩河、八里川、大小星川、仙河流域等地區;1948年3月關防鋪解放,成立上關縣民主政府時,歸屬上關縣;1949年5月撤上關縣,鎮安縣政府遷回原址,恢復原鄖西縣轄境,復歸鄖西縣;1951年,全縣通過土改復查、民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