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樂天溪鎮 | 隸屬:夷陵區 |
區劃代碼:420506106 | 代碼前6位:420506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E |
長途區號:0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轄區面積:約254.0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萬人 |
人口密度:約8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樂天溪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相傳舊時為羅佃溪,唐朝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唐元和十五年夏曾上岸瀏覽并在溪邊小鎮上住宿一晚。后人為紀念詩人白居易用詩人字號更名為“樂天溪”。…[詳細] |
陳家沖村 | ~201 | 村莊 | 清朝屬東湖縣崇禮鄉三溪鋪。民國時期,屬宜昌縣第三區,現一、二、三、四、五組屬三溪鄉3保,六、七組部分屬2保。解放初屬宜昌縣第二區瓦窯坪鄉,1954年轉…[詳細] |
瓦窯坪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清朝屬東湖縣崇禮鄉三溪鋪。民國屬宜昌縣第三區三溪鄉第2保。解放初屬宜昌縣第二區瓦窯坪鄉。1956年合作化時,劃入宜昌縣第三區。1958年屬蓮沱人民公社…[詳細] |
朱家灣村 | ~203 | 鎮中心區 | 清朝屬東湖縣崇禮鄉三溪鋪。民國屬宜昌縣第三區三溪鄉1保。解放初屬宜昌縣第三區瓦窯坪鄉。1958年成立蓮沱人民公社后為第三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屬蓮…[詳細] |
八戶店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據《宜昌縣志》載:村委會駐地先前只有八戶人家,都設有店鋪得名“八戶店”。…[詳細] |
下岸溪村 | ~205 | 村莊 |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經過此地,因江水湍急,遂下船步行,過一小溪,見一廟宇,便隨行進廟上香,求菩薩保佑平安。后人為了紀念皇帝到過此地,希望沾點皇帝靈氣…[詳細] |
路溪坪村 | ~206 | 村莊 | 傳說在村內一條小溪中有塊大石頭,形似龜,石頭表面花紋呈板栗色,精致光滑似龜向上爬行。暴雨時,洪水上漲可淹沒不了龜背,讓行人過溪踏龜背順利通過而得名“路…[詳細] |
樂天溪村 | ~207 | 村莊 | 相傳舊時為羅佃溪,唐朝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唐元和十五年夏曾上岸瀏覽并在溪邊小鎮上住宿一晚。后人為紀念詩人白居易用詩人字號更名為“樂天溪”。…[詳細] |
沙坪村 | ~208 | 村莊 | 一條自北向南流入長江的溪河,攜帶大量黃沙,此地地勢平緩,黃沙逐年沉積,經若干年淤積成坪80畝,明朝時期即得名“沙坪”。…[詳細] |
石洞坪村 | ~209 | 村莊 | 因此地在清朝中期至民國初期,占姓財主為防止白蓮教、棒老二等而開鑿了十個石頭山洞藏寶而得名。…[詳細] |
蓮沱村 | ~210 | 村莊 | 清朝屬東湖縣崇禮鄉三溪鋪、廣仁鄉社林鋪。民國屬宜昌縣第三區,果園鄉第4保、第3保、第1保。解放初屬宜昌縣第三區果園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為蓮沱…[詳細] |
唐家壩村 | ~211 | 村莊 | 清朝屬東湖縣崇禮鄉三溪鋪、廣仁鄉社林鋪。民國屬宜昌縣第三區,果園鄉第31保,龍王埫、李村溝屬社林鄉第8保,馬場、唐家壩(包括中壩)屬宜昌縣果園鄉第17…[詳細] |
孫家河村 | ~212 | 村莊 | 清朝屬東湖縣廣仁鄉社林鋪。民國屬宜昌縣第三區社林鄉。解放初屬宜昌縣第三區牛坪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為蓮沱公社第一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劃為…[詳細] |
王家坪村 | ~213 | 村莊 | 清朝屬東湖縣廣仁鄉社林鋪。民國屬宜昌縣第三區社林鄉天柱山保。解放初屬宜昌縣第三區天柱山鄉。1958年成立蓮沱人民公社后,為第一大隊、第二大隊、第六大隊…[詳細] |
兆吉坪村 | ~214 | 村莊 | 清朝屬東湖縣廣仁鄉社林鋪。民國屬宜昌縣第三區社林鄉兆吉坪保。解放初屬宜昌縣第三區天柱山鄉。1958年成立蓮沱人民公社后,為第三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詳細] |
地名由來:
以鎮內一條著名河流樂天溪而命名。舊時為羅佃溪,唐朝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唐元和十五年夏曾登岸瀏覽并在溪邊小鎮上住宿一晚,后人為紀念詩人白居易以詩人字號更名為“樂天溪”。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偉大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為龜茲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后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市),出生于河南新鄭縣。他的父親曾任襄州別駕,早逝。白居易幼年聰敏過人,五、六歲開始學詩。他10歲時,又…… 白居易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樂天溪鎮位于長江三峽西陵峽北岸--三峽工程壩區,因當年“樂天居士”白居易停船游歷此而得樂天溪之名,有“三峽壩區門戶鎮”之稱,區域面積254.09平方公里。現有14個村,1個居委會86個組,8607戶,26897人。該鎮第三產業較為發達,建成非公有制經濟園區、私營及個體經營戶2400家,從業人員8000多人。農業則以板栗、茶葉為主導產業,兼顧桑蠶、藥材、柑橘。2002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財政收入達到1128.89萬元。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樂天溪鎮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文化旅游:
蓮沱九四暴-動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宜昌市夷陵區樂天溪鎮蓮沱村。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共宜昌縣委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積極組織革命武裝斗爭,打擊土豪劣紳和封建地主,掀起土地革命風暴。
樂天溪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夷陵區樂天溪鎮八戶店村,年代為1983年。類別為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筑物。為第一批宜昌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墳嶺墓群位于夷陵區樂天溪鎮下岸溪村六組,2011年入選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春秋屬楚地,歷朝屬夷陵。
清屬東湖縣廣仁鄉社林鋪、崇禮鄉三溪鋪。
民國屬宜昌縣第三區社林、三溪、果園、登云等鄉。
1949年3月,宜昌縣人民政府成立,為第三區。
1958年10月1日設立蓮沱人民公社。
1961年4月改為蓮沱區。
1975年撤區并社,改為蓮沱人民公社。
1985年2月政社分開,恢復為蓮沱區,同年12月蓮沱區更名為樂天溪區,并與樂天溪鎮合并,掛鎮政府、區公所兩塊牌子。
1988年撤區并鄉,設立樂天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