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馬山社區 | 隸屬:伍家崗街道 |
區劃代碼:420503004003 | 代碼前6位:42050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鄂E |
長途區號:0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相傳在西漢時期,中原大地連遭自然災害,以川東鄂西尤甚,餓殍滿道、民不聊生,上天特派高人跨上坐騎大白馬,連續7日不曾停歇,趕赴災區普救眾生,最終累死在古稱夷陵的宜昌東部;當地人將大白馬就地埋葬,原本的平地竟然變成山丘,從高處俯瞰,山丘呈馬頭朝東、馬尾朝西的奔跑姿勢;當地人因懷念白馬,在此修建白馬廟,并將山丘取名為白馬山;因該社區居委會處于白馬山南坡下,故得名白馬山居委會。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白馬山社區被命名為2023年度湖北省生態村。
基本介紹:
白馬山社區簡介
社區黨支部以提升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為著力點,不斷提高社區黨組織班子的整體水平,以開展“五個基本”建設,規范各項制度在契機,夯實社區黨建工作基礎。一是夯實組織基礎。社區以黨建為龍頭,以創先爭優為奮斗目標,在開展的“五基”“七體系”活動中,社區無職黨員為居民解決實際困難20多條。
市紅字會、白馬山社區“博愛超市”已連續五年為轄區困難群眾,應急庇護舉辦捐贈活動20多場,已捐贈衣服、日常生活用品等折款近20萬元。其中2009年舉辦捐贈活動8場。對社區殘疾學生進行關注幫助。如王宇是本社區重度殘疾學生今年14歲,5歲時患上了一種罕見的肌肉營養不良癥,今年初中畢業其爸媽均
歷史沿革:
1981年5月27日,根據宜政發(81)第30號文件成立白馬山居委會,屬國營紡織機械廠;1996年成為社會性居委會,屬伍家崗街道;2001年更名為白馬山社區居民委員會,2021年1月7日,宜伍府函[2021]6號《伍家崗區人民政府關于社區優化調整的批復》將桔城路2號、三水廠宿舍、交警宿舍、匯翠名苑劃出并入伍家鄉,將山水華庭及現東山大道沿線的伍家鄉政府機關院,伍家崗區實驗初級中學,東艷路小學、殘聯劃
周邊相關:
白馬山社區附近有宜昌博物館、宜昌天然塔、宜昌城東公園、天湖風景區、共同革命烈士陵園、白馬山炮樓等旅游景點,有宜昌紅油小面、宜昌涼蝦、盆景、苕果子、干燒銅魚、宜昌茶等特產,有長盛川青磚茶制作技藝、枝江民間吹打樂、下堡坪民間故事、土家族撒葉兒嗬、宜昌絲竹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