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塘湖鎮 | 隸屬:通城縣 |
區劃代碼:421222102 | 代碼前6位:42122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L |
長途區號:0715 | 郵政編碼:437000 |
轄區面積:約108.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94萬人 |
人口密度:約27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塘湖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塘湖”指明代監察御史劉繡衣。1950年屬通城縣東區塘湖鄉、狼荷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塘湖管理區陽光大隊;1961年恢復區…[詳細] |
望湖村 | ~200 | 村莊 | 1950年,屬黃袍鄉望湖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黃袍管理區望湖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麥市區黃袍公社望湖大隊;197…[詳細] |
大堝村 | ~201 | 村莊 | 1950年后屬通城縣黃袍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黃袍管理區大堝大隊、湯家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麥市區黃袍公社大堝大隊…[詳細] |
雷吼村 | ~202 | 村莊 | 1950年后屬黃袍鄉雷吼村、潤田村流沖(圍坊,含老屋、新屋、坳上、田家居民點)片;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黃袍管理區雷吼大隊、潤…[詳細] |
潤田村 | ~203 | 村莊 | 原潤田村:1950年屬通城縣潤田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黃袍管理區潤田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麥市區黃袍公社潤田大…[詳細] |
荻田村 | ~204 | 村莊 | 荻田村位于通城縣城東部20公里,轄16個村民小組、2922人。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凝聚著厚重的紅色歷史,令人肅然起敬。
開國元勛羅榮桓元帥于1927…[詳細] |
龍印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龍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閣壁村 | ~206 | 村莊 | 閣壁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獅子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屬通城縣塘湖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塘湖管理區陽光大隊、坪頭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陽光大隊分設為月形大隊…[詳細] |
南虹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后屬通城縣八仙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鯉港管理區大虹大隊、龍背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水興區八燕公社大虹大…[詳細] |
狼荷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后,屬通城縣荷鄉(荷、林灣)、塘湖鄉(鐵山);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塘湖管理區荷、林灣、鐵山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詳細] |
白沙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宋末(1078-1085)屬樂化鄉;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屬巽宮圖、麥市小圖;民國二十一年(1932)屬東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聯保制,屬第…[詳細] |
涼亭村 | ~212 | 村莊 | 1950年后分別屬荷鄉柏樹大隊、大白鄉堤下大隊、大白鄉大明一社(咀背);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麥市管理區柏樹大隊、堤下大隊、咀…[詳細] |
圖垅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后,屬李塅鄉圖垅村、大白鄉大白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麥市管理區圖垅大隊、大白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麥…[詳細] |
石坪村 | ~214 | 村莊 | 1950年,屬石坪鄉苦嶺村、石坪村、石農三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麥市管理區苦嶺大隊、石坪大隊、石農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詳細] |
石港村 | ~215 | 村莊 | 1950年后屬荻田鄉金星二社(石港)、龍印鄉中蘇二社(新莊);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麥市(先鋒)人民公社黃袍管理區石港大隊、塘湖管理區新莊大隊;1…[詳細] |
石馬洞村 | ~216 | 村莊 | 石馬洞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明朝監察御史劉塘湖的家鄉塘湖社區得名。
劉塘湖,劉繡衣,名仕昌,字時亨,號塘湖。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劉繡衣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庚子科舉人,甲辰(公元1424年)科進士,登刑部寬榜,授陜西道監察史,升任浙江副使。于明永卒于明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 劉塘湖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塘湖鎮位于通城縣東南部,地處鄂贛邊陲,東與江西修水全豐鄉交界,北與崇陽高枧鄉毗鄰,西南與本縣的麥市鎮、關刀鎮接壤,距縣城20公里,版土面積108.4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238個村民小組,9451戶,38805人,擁有耕地面積19828畝,是一個集蘇區、山區、邊區于一體的革命老區鄉鎮和資源型工業重鎮。塘湖鎮境內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石灰石、石煤、釩等蘊藏量大,全鎮共擁有資源型縣、鎮、村企業498家,其中國有企業1家,年產值2749萬元;鎮辦骨干企業2個,水泥廠和石灰廠,年產值1700萬元,在建材產業中起龍頭作用,民營“五小”工業企業呈遍地開花之勢。目前已發展到138家,其中大小石灰廠3
榮譽排行: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塘湖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明朝監察御史劉塘湖的家鄉塘湖社區得名。
文化旅游:
通城縣蘇維埃駐地——黃家祠堂。黃家祠堂在塘湖鎮荻田村。1931年2月,在此召開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到會代表30人,正式選舉產生“通城縣蘇維埃”。此后,黃家祠堂遂成為縣蘇維埃駐地,一直到193
是縣委、縣政府為紀念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保衛、建設黃袍山蘇區而犧牲的紅軍烈士,于1981年修建的。白水巖在塘湖鎮黃袍,自然景觀——白水巖百丈瀑布十分壯觀,與烈士紀念碑相映生輝。
歷史沿革:
1956年2月—1966年5月,轄區內設黃袍鄉、塘湖鄉和麥市鄉(部分),隸屬于麥市區。
1966年5月—1975年1月,轄區內設黃袍公社、塘湖公社、李垠公社(部分)和麥市公社(部分),隸屬于麥市區。
1975年1月—1984年2月,轄區內設黃袍公社和塘湖公社,隸屬于麥市區。
1984年2月—1987年9月,轄區內設黃袍鄉、塘湖鄉和涼亭鄉,隸屬于麥市區。
1987年9月,黃袍、塘湖兩鄉合并,建立黃袍鎮。
19
劉仕昌(1394—1445),字時亨,號塘湖。通城縣塘湖鎮人。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進士,登刑部寬榜,授陜西道監察御史、浙江副使。因御賜“繡衣”,人稱“劉繡衣”。劉仕昌在朝不附權貴,檢舉貪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