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沙堆鎮 | 隸屬:通城縣 |
區劃代碼:421222104 | 代碼前6位:42122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L |
長途區號:0715 | 郵政編碼:437000 |
轄區面積:約5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6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九井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沙堆集鎮原名九井常家,明朝正德年間,沙堆街有“常半街,汪半截”之說,意思是只有常、汪兩姓,共九口井,故稱九井街。清朝1855年,因一場水災,積沙成堆,…[詳細] |
堆山村 | ~200 | 村莊 | 原石泥塘村:民國時期屬通城縣北區。1950年屬楓樹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沙堆(火箭)人民公社大柱管理區黃石大隊、團結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詳細] |
大柱山村 | ~201 | 村莊 | 1950年屬大柱鄉(佘坊村、曬谷石村)、佘坊鄉(大柱山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沙堆(火箭)人民公社大柱管理區佘坊大隊、前進大隊、井堂大隊、中心…[詳細] |
坪坳村 | ~202 | 村莊 | 1950年屬坪坳鄉(坪坳、后坊)、楓樹鄉(小塘);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沙堆(火箭)人民公社大柱管理區坪坳大隊、光明大隊、新華大隊;1961年恢復…[詳細] |
灣船咀村 | ~203 | 村莊 | 原燦良村:1950年后屬燦良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沙堆(火箭)人民公社沙堆管理區永興、幸福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后,屬沙堆區沙堆公社永…[詳細] |
羅塘村 | ~204 | 村莊 | 1950年后部分屬燦良鄉、部分屬瑤泉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沙堆(火箭)人民公社沙堆管理區繁榮大隊、富強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沙堆區…[詳細] |
沙堆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沙堆集鎮原名九井常家,清朝中葉,只有常、汪兩姓人家居住。至清咸豐年間,因洪水成災淪為沙洲,常、汪兩姓他遷,九井被淤八井,故更名沙堆,沿用至今。…[詳細] |
石沖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民國時期屬通城縣北區,1950年后,屬沙堆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沙堆(火箭)人民公社沙堆管理區石沖大隊、黃六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后,…[詳細] |
港背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后,屬長沖鄉(柏巒)、沙堆鄉(港背)、燦良鄉(南櫟山);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沙堆(火箭)人民公社沙堆管理區東紅大隊(柏巒、港背)、友好…[詳細] |
瑤泉村 | ~208 | 村莊 | 原銀豐村:1950年后屬沙堆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沙堆(火箭)人民公社大柱管理區銀豐大隊;1961年后屬沙堆區沙堆公社銀豐大隊;1975年1月…[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最先在轄區定居的肖姓祖祠前有一片由黃沙堆積而成的沙灘,而得名。
基本介紹:
通城縣沙鎮位于縣城東北部,是幕阜山北麓通城的開闊地帶。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 10 公里。全鎮國土面積 54 平方公里,轄 1 個社會居委會、 9 個村,總人口 2.4 萬。屬亞熱帶、半丘陵、半平畈地區,陽光充足,土壤肥沃,氣候宜人。優越的自然條件,山青水秀的生態環境,倚麗如畫的田園風光,構成奇特的人文景觀。古老的九井街,與新興的祥園農莊、玉龍山莊、福海樂園、白鷺園連成一片,猶如眾星棒月。白鷺園聚居數萬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白鷺,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九井峰茶先后被評為省優、部優產品,榮獲全國“陸羽杯”一等獎、省名茶二十佳、鄂南十大名茶等稱號; 2001 年,該鎮被評為“湖北省十大茶葉鄉名鎮
榮譽排行:
2023年1月,沙堆鎮被授予2022年湖北省森林城鎮稱號。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沙村司潮居都。
1949年前后,屬新會縣第八區。
1955年,屬古井區。
1958年初,分古井、崖東、沙梅、那嶺4個鄉。
1958年,屬古井公社。
1961年,從古井劃出成立沙堆公社。
1984年3月,改稱沙堆區。
1986年11月,撤區,建沙堆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