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隨縣 | 隸屬:隨州市 |
區劃代碼:421321 | 代碼前6位:421321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鄂S |
長途區號:0722 | 郵政編碼:441300 |
轄區面積:約554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3.7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街道、19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厲山鎮 | 6.28萬人 | 120.1km2 | 隨州市轄鎮。1949年為厲山區,1958年改東風公社,1959年復為厲山區,1984年建鎮。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區19公里。面積120.1平方公里,人口…[詳細] |
高城鎮 | 1.6萬人 | 186km2 | 隨州市轄鎮。1956年屬天河口區,1963年屬萬店區,1975年改高城公社,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33公里。面積186平方公里,人口3…[詳細] |
殷店鎮 | 4.6萬人 | 307.5km2 | 隨州市轄鎮。1949年屬天河口區,1957年設殷店區,1975年改公社,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52公里。面積307.5平方公里,人口3…[詳細] |
草店鎮 | 2.11萬人 | 302km2 | 隨州市轄鎮。名茶“車云茶”產地。1951年設草店區,1958年改燈塔公社,1984年建草店鎮。位于市境北部,距 市區80公里,面積302平方公里,人口…[詳細] |
小林鎮 | 2.69萬人 | 127km2 | 隨州市轄鎮。1950年置小林鄉,1984年建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91公里。是隨州市的北大門。面積127平方公里,人口3.2萬。312國道、隨(州)…[詳細] |
淮河鎮 | 1.93萬人 | 253.31km2 | 隨州市曾都區淮河鎮位于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西距河南省桐柏縣19公里,東距河南省信陽市55公里,西寧鐵路穿境而過(鎮內設有一會讓站),312國道…[詳細] |
萬和鎮 | 5.16萬人 | 467km2 | 隨州市轄鎮。1949年為萬和區,1958年改躍進公社,1984年復為萬和區,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68公里,面積467平方公里,人口4.…[詳細] |
尚市鎮 | 3.04萬人 | 210.3km2 | 尚市鎮位于隨州市北部中間地帶,跨東經113°11′,北緯31°58′。面積210.3平方公里。漢丹鐵路、316國道從鎮西穿境,厲(山)新(城)公路呈南…[詳細] |
唐縣鎮 | 5.55萬人 | 290km2 | 隨州市曾都區唐縣鎮東連隨州城區,西與棗陽市接壤。交通便捷,漢丹鐵 路穿境而過,316國道橫貫東西;全鎮總面積290平方公里, 總人口8.38萬人。
…[詳細] |
吳山鎮 | 2.47萬人 | 316.4km2 | 隨州市轄鎮。1958年為紅星公社,1975年改吳山公社,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區64公里。面積316.4平方公里,人口3.2萬。轄玉沖、…[詳細] |
新街鎮 | 2.78萬人 | 142.9km2 | 新街鎮 鎮政府駐新街,人口45866人,面積142.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新街、蘇家灣、姜家灣、水寨子、王家寺、紅石橋、鳳凰寨、劉家…[詳細] |
安居鎮 | 4.18萬人 | 115km2 | 安居鎮位于隨州市城西南15公里處,總人口7.1萬人,其中鎮區人口2萬人,版圖面積115平方公里,其中鎮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安居鎮古有“小漢口”之稱,…[詳細] |
澴潭鎮 | 4.01萬人 | 262km2 | 澴潭鎮 鎮政府駐澴潭,人口51191人,面積262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柏樹崗、東門、梅丘、武家河、高家沖、兩河口、湯畈、九里崗、廖寨…[詳細] |
洪山鎮 | 5.44萬人 | 499.2km2 | 洪山鎮地處隨州、棗陽、鐘祥、京山、宜城五縣市結合部,2004年被國家六部委列為全國重點鎮。
全鎮版圖面積499.2平方公里,總人口71843…[詳細] |
長崗鎮 | 1.44萬人 | 232.6km2 | 隨州市轄鎮。1952年建長崗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鄉,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69公里。面積232.6平方公里,人口2萬。漢…[詳細] |
三里崗鎮 | 3.1萬人 | 318.84km2 | 三里崗鎮地處隨縣、京山、鐘祥三縣市的結合部,隨岳高速,麻竹高速,212、333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素稱隨南邊貿“口子鎮”。全鎮版圖面…[詳細] |
柳林鎮 | 1.55萬人 | 197.49km2 | 柳林鎮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古鎮——大夏國皇帝明玉珍在這里揭竿而起成就帝業;柳林鎮是一座名揚全國的鑄造重鎮——這里鑄造產品與全國各大汽車公司配套;柳…[詳細] |
均川鎮 | 4.18萬人 | 227km2 | 均川,諧音“金船”,因位于均水西北岸的富庶平川而得名。距隨州市區西南15公里,位于東徑113° 17′,北緯31°36′,海撥90—100m,版圖面積…[詳細] |
萬福店鎮 | 1.63萬人 | 66.44km2 | 萬福店鎮位于湖北隨州市隨縣。下轄:
421321119001 121 萬福店居委會
421321119200 220 黑龍口村委會
4213…[詳細] |
經開區 | …[詳細] | ||
太白頂風景區 | …[詳細] |
地名由來:
隨縣,以古代的隨國得名。相古隨地域生活著“隨”氏族。據戰國時史官撰寫的《世本·作篇》記載:“隨,作笙。”東漢學者宋衷注:“隨,女蝸氏之臣。”“隨人”生息之地,稱“隨”。西周初年,周封姬姓宗親、功臣至漢東,為隨國,因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隨縣以西周封國隨為名。春秋分屬隨、厲、唐三國。戰國末屬楚,置隨縣。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置隨州。1949年屬孝感專區。1952年屬襄陽專區。1970年屬襄陽地區。1979年,析隨縣城關鎮及近郊,設立縣級隨州市。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原隨縣,將隨縣的行政區域并入縣級隨州市。1994年,湖北省政府將隨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為省直轄。2000年,撤銷省直轄縣級隨州市,設立地級隨州市,原縣級隨州市行政區域為曾都區行政區域,區轄面積為6989平方公里。2009年,湖北省隨州市隨縣獲國務院批準重新設立,即在現隨州市曾都區(市政府所在地)區劃范圍內,劃出部分鄉鎮成立隨縣,曾都區繼續保留。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入選2024中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強縣市第75位。
2023年11月,名單公布,隨縣名列其中。
2023年10月,水利部公布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隨縣榜上有名。
2022年3月,隨縣被命名為2022年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
2022年3月,隨縣被確定為2021年湖北省茶葉主產區。
2021年11月,隨縣被認定為2021年湖北省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2021年11月,隨縣入圍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名單食用菌。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隨縣人口數量為63.75萬人,位列隨州市各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湖北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第36位。
歷史沿革:
殷商時代,隨地有姜姓隨國,相傳為“烈山氏”“炎帝神農”的后裔。
西周初年,周室分封,姬姓隨國、唐國立漢東。
漢東隨國多見于文獻,如《左傳·桓公六年》云:“漢東之國,隨為大。
”戰國后期,楚國滅隨,設隨縣。
秦統一天下,置隨縣。
秦為隨縣,屬南陽郡。
西漢時名隨縣,屬南陽郡;故唐國地(今唐縣鎮地)為上唐鄉,入春陵縣;西南大洪山地屬蔡陽縣。
東漢為隨縣;春陵縣改為章陵縣。
三國時,隨縣屬魏國,隸屬南陽郡;章陵縣改稱安
區劃:湖北省·隨州市·隨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