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前,新江口是一片荒湖。
人們多以打魚為生,僅河沙橋,有幾家小店。
清同治九年(1870),長江黃家鋪段潰口后,松滋河逐漸形成。
因河岸有一磯頭突入江中,形似一咀。
漁民多將劃子(小漁船)停泊咀邊系纜,日久天長,故得名劃子咀。
由于劃子咀西部與丘陵相通,東部與平原僅一河相隔,附近糧食、棉花、土特產品多在此地集散,加之這里水運方便,船只可經大口出長江,上通沙市、宜昌,下達公安和湖南澧縣、安鄉等地,這些都為劃子咀的迅速發展具備了良好的條件。
清末民初,劃子咀的商家逐日聚積,尤以經營棉花行業者甚多,萌生小集稚形。
1949年7月為縣人民政府駐地,1995年為松滋市人民政府駐地。
1949年屬第一區管轄。
1954年4月設縣轄新江口鎮。
1958年設郊區公社,1960年5月改為新江口人民公社。
1961年5月重置新江口鎮。
1986年10月南海區木天鄉、高坪鄉劃入新江口鎮。
2005年3月張家畈和尖山兩個村劃屬新江口街道。
社區、行政村地名命名屬性:地形命名9個:青峰山社區、石板坡社區、玉嶺村、木天河村、獅子咀村、望月村、張家畈村、尖山村、西流村;聚落性命名5個:謝家渡社區、林園村、楊家沖村、糖鋪子村、柘樹垸村;祈愿性命名4個:長安社區、和平社區、太平橋村、同興橋村;神話及民間傳說命名3個:德勝垸村、歇金臺社區、杏花村社區;當代信息特征命名2個,藍天社區、白云社區。
2019年11月撤銷新江口鎮,設立新江口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