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池橋街道 | 隸屬:麻城市 |
區劃代碼:421181001 | 代碼前6位:421181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鄂J |
長途區號:0713 | 郵政編碼:438000 |
轄區面積:約55.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16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4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園林社區 | ~001 | 城鄉結合區 | 以建筑物而命名。2013年蔡慶安副市長來社區指導工作提出更名為園林,故而由陵園社區更名為園林社區,2014年元月正式啟用。…[詳細] |
城西社區 | ~002 | 主城區 | 1956年合作化時期為城關區城西鄉飛奔一社;1958年人民公社時期為五四人民公社飛奔一中隊;1975年撤區并社前為城關區紅專公社一大隊;1978年劃歸…[詳細] |
松鶴社區 | ~005 | 村莊 | 很早以前,該社區以前是一片松林,三合兩鄉所轄,故名松鶴社區。…[詳細] |
黃獅崗社區 | ~007 | 城鄉結合區 | 相傳所在地是一個獅子地,獅頭在黃獅塘,獅尾是大塘。獅身是黃獅崗垸。獅是獸中之王,寓意子孫發達。…[詳細] |
宋家河社區 | ~008 | 城鄉結合區 | 該社區駐地臨近舉水河,居民姓宋,故名。1956年合作化時期為城關區松合鄉國慶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機關公社農業大隊三中隊;19…[詳細] |
西畈社區 | ~009 | 城鄉結合區 | 地處市區西北部,土地平坦,故名。1956年合作化時期為城關區西城鄉,飛奔公社,1958年機關公社農業大隊二中隊,1961年為城關區紅專公社二大隊。19…[詳細] |
龍池橋社區 | ~011 | 主城區 | 該社區轄地內古代有麻城“三臺八景”中的“龍池夜月”,池上有橋名為龍池橋,故名。…[詳細] |
七里橋村 | ~204 | 城鄉結合區 | 1956年為城關區紅石鄉紅輝三社,1958年為五四人民公社紅石二中隊,1961年城關區紅石公社二大隊,1975年為城關公社七里橋大隊,1981年為關廂…[詳細] |
紅石堰村 | ~205 | 城鄉結合區 | 1955年合作化時期為城關區紅石鄉紅輝一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五四人民公社紅石三大隊,1960年為城關區紅石堰公社三大隊,1975年為城關公社…[詳細] |
白塔河村 | ~211 | 村莊 | 該地名自1649年命名為白獺河,后因84年改為白塔河村,1964年社教期間將一部分分給檀術沖村,2015年將白塔河村、檀術沖村合并為白塔河村。…[詳細] |
地名由來:
龍池橋街道境內有黑龍池,池水清瑩如碧玉,傳說有驪龍睡此,浸月如珠,禱雨尤著靈驗,故而得名龍池。
基本介紹:
龍池橋街道地處麻城市區西北部,東與閻家河鎮隔舉水河相望,東南與鼓樓街道、南湖街道相連,西與順河鎮接壤,西北與乘馬崗鎮相鄰,北與黃土崗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55.2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龍池橋街道總人口為7.34萬人。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龍池橋街道境域始建麻城。1993年8月,松鶴街道和龍池橋街道合并,成立新的龍池橋街道。截至2021年10月,龍池橋街道轄7個社區、3個行政村;龍池橋街道辦事處駐將軍路102號。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龍池橋街道被命名為2019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文化旅游:
麻城烈士陵園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城區陵園路75號,是為紀念黃麻起義和緬懷鄂豫皖蘇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而修建的。麻城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麻城是鄂豫皖根據
歷史沿革: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龍池橋街道境域始建麻城。
明代初,將全縣分為太平、仙居、亭川、孝感四鄉,駐地屬亭川鄉。
清宣統二年(1910年),將全縣分為11個自治區,改稱城廂,屬第一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設城關鎮。
1987年9月,撤區并鄉,成立龍池橋街道和松鶴街道。
1993年8月,松鶴街道和龍池橋街道合并,成立新的龍池橋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