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為稟君國,分屬荊、梁二州。
周屬夔子國。
春秋戰國時,屬楚巫郡,秦屬黔中郡;漢屬巴東郡。
三國屬吳荊州地,南朝建武(494年)授懷順軍民宣慰司、北周屬亭州鹽水縣。
唐貞觀授龍渠宣慰使司。
宋屬夔州路、南宋屬龍渠縣。
元初屬施南土司為忠路寨。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明玉珍據蜀置宣撫司,設立忠路安撫使司,由覃氏世襲治司,正式實行土司制度,屬四川夔州路。
明初先屬四川重慶衛(明洪武四年歸明,改安撫司),后屬湖廣施州衛(明永樂至清初屬施南土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屬利川縣忠路汛懷德里。
民國初為忠路汛懷德里,1925年劃為十二區。
1946年撤銷忠路區署。
1949年建國后,11月建立忠路區。
1950年復名忠路區。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忠路人民公社。
1961年,恢復區建制,屬忠路區忠路公社。
1975年撤區并社,屬忠路公社。
1984年撤社建區,屬忠路區忠路鎮。
1996年撤區設鄉忠路建鎮,屬忠路鎮至今。
2012年由龍渠居委會更名為龍渠社區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