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渠社區 | 隸屬:忠路鎮 |
區劃代碼:422802104001 | 代碼前6位:4228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南宋置龍渠縣于此,故名。
基本介紹:
龍渠社區位于忠路集鎮中心,坐擁忠路鎮民族小學與利川市第四中學,交通條件良好,勞動力豐富。全村現有1235戶4095人、8個村民小組。
龍渠社區與忠路溪村、小河村、花臺村、龍塘鋪村、鳳凰村、江源村、紅花村、雙廟村、拱橋村、杉木根村、八圣村、溪林村、老屋基村、黃桶巖村相鄰。
歷史沿革:
古為稟君國,分屬荊、梁二州。
周屬夔子國。
春秋戰國時,屬楚巫郡,秦屬黔中郡;漢屬巴東郡。
三國屬吳荊州地,南朝建武(494年)授懷順軍民宣慰司、北周屬亭州鹽水縣。
唐貞觀授龍渠宣慰使司。
宋屬夔州路、南宋屬龍渠縣。
元初屬施南土司為忠路寨。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明玉珍據蜀置宣撫司,設立忠路安撫使司,由覃氏世襲治司,正式實行土司制度,屬四川夔州路。
明初先屬四川重慶衛(明洪武四年歸明,改安撫司),后屬湖廣施
周邊相關:
龍渠社區附近有騰龍洞、玉龍洞、大水井景區、龍船水鄉、佛寶山景區、利川麗森休閑度假村等旅游景點,有利川莼菜、利川工夫紅茶、利川山藥、利川黃連、利川大黃、利川紅等特產,有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柏楊豆干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壩漆制作技藝、利川燈歌、利川小曲、肉連響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