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巷子口村 | 隸屬:汪營鎮 |
區劃代碼:422802102217 | 代碼前6位:4228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因位于兩山關隘口兩側,地勢險要,四周草木蔥郁,隘口則為附近村民過往的必經之路,村民委員會位于隘口1千米處,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巷子口轄區位于汪營鎮西南角,距鎮政府1公里處,轄19個村民小組,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920畝,旱地1232畝,林地以及荒山6317畝。
轄區共869戶,總人口3775人,人均耕地面積約0.9畝,有勞動力1983人,巷子口村種植換臉,煙葉,蔬菜等多種經濟作物,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糧食,藥材以及外出務工。
巷子口村與龍橋村、魚龍村、水沙壩村、旗峰村、高坪村、四圣祠村、清江村、紅鶴壩村、紅齊村、王家寨村、大溝村、白果村、梨樹村、石碾壩村相鄰。
歷史沿革:
據張氏宗譜利川支譜記載,早在明朝洪武二年(1636)年,張氏先祖因湖廣填川,奉旨遷至夔州府萬邑三正里八甲居住,成化二年(1646年),落業利川縣龍橋鄉(即今巷子口村)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后,設施南府、利川縣。
屬利川縣興仁里六保。
光緒十七年(1891年)屬施南府和署徙,利川縣興仁里轄區。
民國初期設區團清源分公所,任沿襲清末保甲制度,屬五區清源分公所五保。
建國初期(1949年11月
周邊相關:
巷子口村附近有騰龍洞、玉龍洞、大水井景區、龍船水鄉、佛寶山景區、利川麗森休閑度假村等旅游景點,有利川莼菜、利川工夫紅茶、利川山藥、利川黃連、利川大黃、利川紅等特產,有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柏楊豆干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壩漆制作技藝、利川燈歌、利川小曲、肉連響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