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馬橋社區 | 隸屬:東城街道 |
區劃代碼:422802002011 | 代碼前6位:4228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據《利川縣志》卷之十二-山水志二記載“忠孝水,源出金字山......徑李子坳場,又西北十三里,徑馬橋壩。有明代古橋,橋左有碑”,文曰:“崇禎十二年春,善事蔣汝相妻陳氏建”。傳說此橋為木橋,橋基有一石柱,搖得動,取不脫。相傳為過往者系馬的石柱,故名為馬橋。加之地勢平坦,習稱馬橋壩。
基本介紹:
馬橋村位于利川市城南新區,高路、鐵路、南環大道、省248國道穿境而過。全村共有10個村民小組,564戶,1618人。轄區國土面積1200畝,其中耕地面積841畝。現有中共黨員34名,其中女性7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6人,平均年齡45歲。預備黨員1名,上年人均純收入4100元。
馬橋社區與白鵲山村、王家灣社區、交椅臺村、太坪社區、下壩社區、求男臺村、巖洞寺社區、新橋社區、土橋村、杉木社區、理智社區、城隍社區、楊柳社區、筆架山村相鄰。
歷史沿革:
明朝屬施州衛忠孝安撫司;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并入利川縣,屬都亭里;明國初年屬都亭里;1925年屬二區理智;1940年屬都亭實驗鄉;1941年屬理智鄉;1949年11月利川解放,屬城關區;1951年8月劃為理智區管轄;1958年12月屬城關公社馬橋管理區,四大隊;1961年恢復區,屬城關區馬橋公社;1975年10月至1984年6月為元堡公社馬橋鄉馬橋大隊;1986年9月化為城南辦事處管轄;1990年1
周邊相關:
馬橋社區附近有騰龍洞、玉龍洞、大水井景區、龍船水鄉、佛寶山景區、利川麗森休閑度假村等旅游景點,有利川莼菜、利川工夫紅茶、利川山藥、利川黃連、利川大黃、利川紅等特產,有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柏楊豆干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壩漆制作技藝、利川燈歌、利川小曲、肉連響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