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公議村 | 隸屬:沙崗鎮 |
區劃代碼:421024104202 | 代碼前6位:421024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D |
長途區號:0716 | 郵政編碼:43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解放前這里有座公議橋,橋兩邊是當地人進行農貿交易的集散地,隨后逐漸形成了小集市,命名公議場,群眾自治組織以此地名命名。
基本介紹:
公議村是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沙崗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21024104202,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21024。郵政編碼為434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716 ,車牌號碼為鄂D。公議村與東津村、李公垸村、中當橋村、中嶺村、中堤村、九甲湖村、丁家垸村、三戶街村、方樂寺村、白鷺湖村、黃剅村、劉湖村、三合村、沙崗社區相鄰。
文化旅游:
中國工農紅軍干部培訓學校之沙崗鎮列寧學校遺址位于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沙崗鎮公議村。鄂西蘇維埃軍政干校,一九二九年創辦,校址初設在江、監兩縣交界處的張公垱張氏祠堂里,一九三0年春搬遷到普濟嚴家宗
歷史沿革:
明朝,屬荊州府江陵縣郝穴口巡檢司。
清朝,屬荊州府江陵縣東南鄉鶴穴汛。
民國時期,屬江陵縣第五區沙崗鄉。
1949年新中國成立,屬江陵縣第九區公議鄉。
1956年,農業高級合作化時稱公議高級合作社,屬沙崗指導組公議鄉。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稱東風大隊,屬普濟人民公社公議管理區。
1961年,撤社設區,屬普濟區公議人民公社。
1975年,撤區并社,屬沙崗人民公社公議管理區。
1984年,撤社建區,更名為公議村,
周邊相關:
公議村附近有中國工農紅軍干部培訓學校之沙崗鎮列寧學校遺址、荊江鐵牛、沙崗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早期舊址群、鎮安寺鐵牛、江陵抗戰紀念園、楚紀南故城等旅游景點,有江陵三湖黃桃、三湖黃桃、千張扣肉、冬瓜鱉裙羹、千張肉、散燴八寶飯等特產,有跳三鼓、鉛錫刻鏤技藝、說鼓子、楚式漆器技藝、跳三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