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州區 | 隸屬:黃岡市 |
區劃代碼:421102 | 代碼前6位:4211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代碼:鄂J |
長途區號:0713 | 郵政編碼:438000 |
轄區面積:約3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5.69萬人 |
人口密度:約129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街道、3個鎮、1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赤壁街道 | 20.62萬人 | 17.2km2 | 赤壁街道,地處黃州區城區,東與東湖街道接壤,南與南湖街道相連,西臨長江,與鄂州市鄂城區樊口街道隔江相望,北與禹王街道相毗鄰,行政區域面積17.2平方千…[詳細] |
東湖街道 | 3.8萬人 | 17.93km2 | 東湖街道位于黃州城區東部,距區政府駐地5公里,屬區轄城郊型辦事處。東鄰黃州區路口鎮,南臨長江,西與黃州城區和赤壁辦事處相鄰,北與黃州禹王辦事處接壤。…[詳細] |
禹王街道 | 2.37萬人 | 49.01km2 | 禹王街道位于黃岡城區北部,距區政府駐地5千米,是禹王工業區的所在地。東連黃岡新城、北與堵城相鄰,南與黃岡城區,赤壁街道、東湖街道相接,西面瀕臨長江,與…[詳細] |
南湖街道 | 2.85萬人 | 17.7km2 |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南湖街道
辦事處駐南湖,人口15469人,面積17.7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1-12隊、桃園街、榨舟。 位于黃州城區東南,距…[詳細] |
西湖街道 | 7.87萬人 | 17.85km2 | 西湖街道位于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地處北靠禹王街道,東臨白潭湖,西接赤壁街道,南抵南湖工業園,處于市區發展規劃框架的“核心”位置,轄區面積17.85平方…[詳細] |
路口鎮 | 2.36萬人 | 67km2 | 黃州區路口鎮位于黃岡市城東,京九鐵路中段,黃州新城區所在地,是黃州區行政、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現轄17個村,版圖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萬畝,…[詳細] |
堵城鎮 | 1.82萬人 | 56km2 | 鄂東移民第一鎮----黃岡市黃州區堵城鎮.位于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黃岡市西
北.北連團風縣城、武漢市,南接鄂州、黃石.版圖面積56平方公里,…[詳細] |
陳策樓鎮 | 1.71萬人 | 76.6km2 | 陳策樓鎮是中國0創始人之一--陳潭秋烈士的故鄉,位于黃州區東北部,距古城黃州中心城區20公里,東南臨長江支流巴河與浠水縣隔水相望,北倚大別山余脈烽火山…[詳細] |
陶店鄉 | 1.65萬人 | 49.6km2 | 陶店,黃岡市重點鄉鎮之一。地處武漢、黃石之間,與鄂州隔江相望,位于古城黃州城東13公里處。全鄉版土面積49.6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人,下轄17個行政…[詳細] |
火車站開發區 | 6258人 | 7.2km2 | 黃岡市黃州火車站經濟開發區始建于1994年9月,1997年6月18日經省政府批準正式成立,級別為省管開發區。2006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省政府在…[詳細] |
地名由來:
黃州作為古郡名,其來歷為古代行政區劃。北周大象元年(579),北周行軍元帥部屬杞公宇文亮攻克黃城,占領大別山南麓廣大地域后,將原在黃城所設立的南司州改為黃州(州治在今武漢市黃陂區內),自此在大別山南麓地域中就有黃州這一行政區劃地名。黃州之名在地方文獻爭論最多的是“黃”字的含義。一說戰國時期“黃歇的封地”。二說“本地多黃土”。三說“黃州因古黃國或黃水而得名”。以上三說楊守敬(湖北省宜都市人,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清光緒年間任黃岡縣教諭)在其所著《隋書地理志考證》中予以否定,并認定黃州之“黃”為“北周黃州,因黃祖所建黃城鎮而得名”。
宇文亮,字乾德,宇文導子。 武成初,封永昌郡公。后襲烈公爵,除開府儀同三司、梁州總管。天和末,拜宗師中大夫,進位大將軍。豳國公薨,以亮為秦州總管。廣之所部,悉以配焉。亮在州甚無政績。尋進位柱國。晉公護誅后,亮心不自安,唯縱酒而已。高祖…… 宇文亮詳細信息++
(?—前238)戰國時楚國貴族,戰國四公子之一。名黃歇,號春申君。楚考烈王時任令尹,封地淮 北12縣,后改封于吳(今江蘇蘇州)。門下有食客3千。曾派兵馬聯合魏軍救趙攻秦,后又滅魯。考烈王死 后,內訌中被舍人刺殺。春申君 (前320~前238…… 黃歇詳細信息++
楊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譜名開科,榜名愷,更名守敬,字鵬云,號惺吾、星吾、心物,晚號鄰蘇老人。系中國近代歷史地理學家、版本目錄學家、藏書家、金石學家、書法家。 楊守敬,1839年5月27日(清道光十九年四月十五日)出…… 楊守敬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黃州區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東連浠水,北接團風,西南與鄂州隔江相望,距武漢60公里,為湖北省黃岡市委、市政府和黃州區委、區政府兩級政府所在地,是黃岡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黃州歷為“州”“府”“縣”駐地,向有“古名勝地,人文藪澤”之稱,具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區內有東坡赤壁、禹王城、安國寺、青云塔等眾多的人文景觀和文化遺產。隋郡廢,于此置黃州,改承安郡,唐又改齊安郡,復改黃州;黃州建制幾經變更,新中國建國后原名黃岡縣,1990年改建黃州市,1996年撤銷黃州市,分設黃州區和團風縣;全區轄5個街道、3鎮1鄉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管工業園區,有138個村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黃州區被認定為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
2022年3月,黃州區被命名為2022年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
2021年9月,黃州區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6月,黃州區入選2021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名單。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黃州區人口數量為45.69萬人,位列黃岡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8位,位列湖北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第57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1171位。
2021年1月,湖北省科技廳公布黃州區為第二批湖北省創新型縣(市、區)建設單位。
2020年6月,黃州區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鄂豫皖片區)。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期,黃州區境內就有人類定居(今堵城鎮螺獅山即新石器遺址)。
《禹貢》為荊州之域。
周為弦子國。
春秋時并入楚。
秦并天下置三十六郡,荊州為南郡地。
漢高帝二年(前204),項羽封吳芮為衡山王,都邾(邾在今禹王街道)。
僅分南郡為江夏郡,治西陵,西陽、邾縣均屬于江夏郡。
東漢末年,西陽縣為郡,治西陽縣。
邾縣、西陽縣皆屬于西陽郡。
三國時,西陽、邾先屬魏。
魏將西陽立為重鎮。
魏文帝分汝南郡,立弋陽郡,治西陽
區劃: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