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村 | 隸屬:郭家壩鎮 |
區劃代碼:420527106214 | 代碼前6位:420527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E |
長途區號:0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清末民初。在平睦河畔,曾有魯云波、孫淑畔、崔建之、付義安、文恩波五位名士,分居福祿溪、幺棚、付家灣、文家店東南西北四地,人稱“五賢”。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五位賢士站在民族大義的至高點,在幺棚開辦新學校,強制廢止當地各地私辦書屋,強力推行全民教育,創造了秭歸最早的“普及教育”,教學內容由死背儒學變革為全面學習,教學方式由落后的單個教學變革為班級教學。值此,一種嶄新的教育克難而生。先賢們以豐富的情感,超前的意識,為新教育奠基,引領著文化人的未來,故名。
榮譽排行:
2017年2月,湖北省環境保護廳命名文化村為2016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村。
基本介紹:
文化村位于童莊河與紙溪河的交匯處,是秭歸西南六村商貿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全村版圖面積23.47平方公里,海拔在200至800米之間,黨總支下設三個黨支部,18個黨小組,黨員101名。轄設23個村落,擁有1045戶,3175人。勞動力2310個,柑桔種植面積5000畝。
村主導產業初具規模。全村23個村落中已有21個村落屬柑桔主產區,上報柑桔面積5000畝,產量5500噸,村民80%的收入來源于柑桔產業。面積逐步在擴大、品種逐步在優化、種植逐步在規范、經營水平逐步在提高、發展速度在逐步加快,柑桔產業專業村已成雛形。
交通通訊比較便捷。村中心與郭家壩集鎮只相距23公里,離縣城僅65公里。
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屬歸化里,清朝時期屬倉坪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倉和鄉四保(屈家嶺、水洞溪)、五保(幺棚)、六保(魚泉口、和睦坪、福祿溪)、八保(板壁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5月設置文化村,1953年1月改為文化鄉,屬第五區(文家店)。
1956年3月小鄉合并后建立文化、金星、福祿溪農業生產合作社,屬第五區(郭家壩)文化鄉。
1958年11月人民公社化時改為文化大隊、金星大隊、福祿溪大隊,屬文
周邊相關:
文化村附近有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九畹溪風景區、三峽竹海生態風景區、鏈子崖風景區、五龍溫泉風景區、宜昌白云山等旅游景點,有秭歸桃葉橙、秭歸臍橙、秭歸夏橙、屈鄉絲綿茶、九畹絲綿茶、秭歸綠茶等特產,有端午節(屈原故里端午習俗)、秭歸花鼓舞、楊林堂鼓、秭歸屈原傳說、枝江民間吹打樂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