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譚家壩村 | 隸屬:六角亭街道 |
區劃代碼:422801002200 | 代碼前6位:422801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該地地勢平坦,譚姓居多,故名譚家壩。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命名譚家壩村為2022年度湖北省生態村。
基本介紹:
譚家壩村位于六角亭街道辦事處南部,東隔清江河與舞陽壩街道 村相望,西與頭道水村相連,南與芭蕉鄉毗鄰,北接城鄉街社區,距街道辦事處約4公里,公路距離4公里。地理位置為東經109°24′7″---109°27′13″,北緯30°18′24″---30°20′29″。全村平均海拔450米。轄天三元、石家坡、白洋宮、小馬房、大馬房、大沙壩、何家槽、譚家壩、嚴家屋場、魚泉坡、道班、漫坡、趙家壩、下張家灣、劉家灣、余家壩、田家灣、花石板、白巖頭、桂花樹、上張家灣、天橋河、泡桐灣23個村民小組。2013年全村1920戶6930人,其中,勞動力4100人。國土面積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90畝
信息來源:恩施市網上黨員群眾服務中心
歷史沿革:
唐宋元年間此地即有人居住,為南行官道,在天橋處曾有守備關口;宋代形成居民點,現居民多為后來移民;明洪武年間(1368-1398)屬南鄉,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屬施南府恩施縣市廓里六甲。
民國初襲里甲制;民國十六年(1927)屬城廂鎮,為石家坡聯保第六保;民國二十五年(1936)屬城廂鎮,為石家坡聯保第六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裁區建鄉,屬城廂鎮第六保。
1949年11月屬芭蕉區人民政府
周邊相關:
譚家壩村附近有騰龍洞、神農溪、恩施大峽谷、恩施地心谷景區、恩施土家女兒城等旅游景點,有宜紅茶、板橋黨參、恩施玉露、來鳳鳳頭姜、利川黃連等特產,有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擺手舞、咸豐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利川小曲、恩施耍耍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