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掇刀石街道 | 隸屬:高新區(掇刀區) |
區劃代碼:420804001 | 代碼前6位:420804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鄂H |
長途區號:0724 | 郵政編碼:448000 |
轄區面積:約13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6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9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社區、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虎牙關社區 | ~001 | 主城區 | 自古即為六百余里秦楚古道最南端的一道險要關隘,關口形狀似老虎的獠牙,2004年,建立城鎮居民自治組織,故名虎牙關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十里牌社區 | ~002 | 主城區 | 此地得名有二:一說相傳很早以前,荊門至掇刀十里沿途無人煙,來往商人飲食不便。此地有一老秀才,告老還鄉在家賦閑。得知此事,來此處搭棚支桌,開簡易茶鋪,方…[詳細] |
白石坡社區 | ~003 | 主城區 | 白石坡得名出處有二。一說因此地有一遍布白石頭的山崗坡地,故名“白石坡”。二說得名于歷史故事傳說。相傳三國時期,此地名為“黃土坡”。黃土坡一帶住著有曾松…[詳細] |
長坂坡社區 | ~004 | 主城區 | 因有方園五十余里的坡崗地,故名長坂坡。此地位于荊門市掇刀區響嶺崗至鴉鋪一帶的坡地,東有漢水為屏,西有山巒層疊的荊山,北有虎牙關,是荊襄古道的惟一通道,…[詳細] |
軍馬場社區 | ~006 | 主城區 | 1948年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兵馬局武漢軍區軍馬場207部隊荊門分場,軍馬場的主要任務是繁殖軍馬,每年繁殖幼馬80余匹,共為部隊輸送戰馬一千余匹。19…[詳細] |
關公社區 | ~007 | 主城區 | 三國蜀將關羽屯兵掇刀,馳騁荊襄,扎營關坡的故事在荊門民間傳說頗多,現存掇刀石、望兵石、白石坡、長坂坡、荊襄古道等系列歷史遺跡,充分顯現了神奇威武的關公…[詳細] |
名泉社區 | ~008 | 主城區 | 該地臨近知名度較高的大泉和小泉,2010年,建立城鎮居民自治組織,故名名泉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望兵石社區 | ~010 | 主城區 | 相傳三國時期,掇刀北部關坡上,原本是突兀的石頭。東吳大將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后,關羽急于奪回,從襄陽飛奔至此。由于赤兔馬太快,大隊人馬已落后很遠,他站…[詳細] |
幸福社區 | ~015 | 主城區 | 寓意社區居民生活快樂、美好,故名“幸福社區”。…[詳細] |
關帝社區 | ~016 | 主城區 | “關帝”對三國蜀將關羽的敬稱。…[詳細] |
大泉社區 | ~017 | 主城區 | 大泉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培公社區 | ~205 | 主城區 | 培公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雙泉村 | ~217 | 城鄉結合區 | 荊門市掇刀區掇刀石街辦雙泉村,版圖面積9.6平方公里,總人口3680人,920戶。2011年雙泉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通過門店招租等方式,村集體經濟收入…[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有三國名將關羽的掇刀石而得名。
關羽(162?-220),漢族。生于東漢桓帝延熹年間,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死后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圣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關羽被…… 關羽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掇刀石街道辦事處地處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江漢平原北部丘陵地區,位于荊門城南,是掇刀區人民政府駐 地。辦事處駐深圳大道,人口60593人,其中鄉村人口20339人,城鎮人口39754人。面積131平方千米。轄6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白石坡、長坂坡、虎牙關、十里牌、飛機場、軍馬場、袁集、雙井、譚店、鳳凰、交通、迎春、雙泉、響嶺、楊店、仙女、周河、車橋、雙仙、雙喜。街道地理獨特,交通扼荊門南大門,東靠襄荊高速公路,焦柳、荊沙、長荊鐵路和207國道、皂當道及荊潛公路在境內交匯。 資源豐富,物產眾多。掇刀石中南部為優質商品糧、優質油料和優質水產品生產基地,北部地區為荊門城市近郊最大的林、果、茶生產基
文化旅游:
響嶺崗東周文化遺址位于荊門市掇刀區掇刀石街道辦事處響嶺村,1982年因村民平地造田而發現。-物部門初步考證,遺址分布在響嶺崗南北長約1000多米,東西寬約300米,總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遺
雙泉楊家窩遺址位于掇刀石街道雙泉村,遺址面積近2萬平方米。遺址西、南兩面較為寬闊,東、北為高崗地,整個遺址呈箕形。遺址中發現幾口繩紋磚砌筑水井,水井內堆積著大量陶片。從揭露遺址地層關系和井內
古脊椎動物化石地位于掇刀開發區白石坡,年代為。1998年12月9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清屬荊門州平泰村;民國屬荊門縣一區,為掇刀鄉;1949年,新中國建立,屬荊門縣荊南區(一區),仍為掇刀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屬萬能(袁集)人民公社,改為掇刀管理區;1961年,屬煙墩人民公社(區),為掇刀管理區(公社);1980年,分屬荊門市(縣級)車橋人民公社,荊門縣煙墩人民公社掇刀管理區;1984年,車橋人民公社改為車橋鄉,掇刀管理區改為掇刀石鄉,合并成為掇刀石區,直屬荊門市(地級);1
區劃:湖北省·荊門市·高新區(掇刀區)·掇刀石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