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汝南埠鎮 | 隸屬:正陽縣 |
區劃代碼:411724102 | 代碼前6位:411724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Q |
長途區號:0396 | 郵政編碼:463000 |
轄區面積:約61.6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3萬人 |
人口密度:約55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金集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唐、宋時期金姓設“義渡”于此,俗稱金家埠。后興集,改稱金集。…[詳細] |
汝南埠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唐、宋時期,金姓設“義渡”于此,俗稱金家埠。后興集,改稱金集。因處汝河南岸埠口,明嘉靖《真陽縣志》稱今名。…[詳細] |
陳門村 | ~201 | 村莊 | 清初,陳姓從油坊店遷此,因門前有渡口,故名。…[詳細] |
崗頭村 | ~202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溫姓從汝南埠街遷此定居,因地勢較高,故名。…[詳細] |
魏龔村 | ~203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龔姓從新蔡縣龔寨遷此,名龔莊。道光年間,魏姓遷入,村名沿用。1933年改今名。…[詳細] |
大溫村 | ~204 | 村莊 | 明成化年間,此地是“溫家莊園”。清順治年間,演今名。…[詳細] |
謝寨村 | ~205 | 村莊 | 清康熙十三年(1674),謝姓從湖北麻城遷此,名謝莊。咸豐年間筑寨改今名。…[詳細] |
小圍孜村 | ~206 | 村莊 | 清順冶年間,孫、李二姓從湖北麻城遷此,村名沿用。道光年間修圍溝,稱今名。…[詳細] |
滕莊村 | ~207 | 村莊 | 清初,滕姓從山東滕縣遷此,故名。明屬息縣陳新里。清屬息縣陳新圖。1931年隸屬息縣東岳鄉。1952年隸屬正陽縣楊圍子鄉。1956年屬岳城中心鄉。195…[詳細] |
孫莊村 | ~208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孫姓兄弟從息縣孫板橋遷此,名孫莊。清乾隆年間,弟遷南成村名前孫莊,兄居此改名后孫莊。…[詳細] |
洪山村 | ~209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李姓從湖北麻城遷此,因附近有座洪山廟,以廟名村。后訛為今名。…[詳細] |
張夾村 | ~210 | 村莊 | 張夾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前龔村 | ~211 | 村莊 | 據《龔家紀事》載,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龔伯高兄弟二人由四川金瓜店柳也溝遷此,兄居前,名前龔莊。弟居后,名后龔莊。…[詳細] |
楊圍孜村 | ~212 | 村莊 | 明萬歷年間,修成圍溝易今名。清屬汝南保。1921年屬汝南埠鎮。1932年屬汝南埠聯保。1945年屬汝南鄉。1949年建楊圍子鄉屬汝南埠區。1952年屬…[詳細] |
岳城村 | ~213 | 村莊 | 北宋南渡后,岳飛率兵北伐,駐節在此,故名。…[詳細] |
梁湖村 | ~214 | 村莊 | 清光緒年間,梁姓從山西洪洞到此定居。村東有一大湖,名梁湖,故名。…[詳細] |
于崗村 | ~215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于姓兄弟二人從于寨遷此分前后兩處居住,因處崗上,名后于崗。…[詳細] |
齊寨村 | ~216 | 村莊 | 南宋末年,齊、戴二姓分別從山東、安徽遷此,因齊姓人多,故名。…[詳細] |
于寨村 | ~217 | 村莊 | 唐初,于姓從山東遷此并筑寨,故名。明屬息縣陳新里。清屬息縣陳新圖。后屬新堤里。1921年分屬協和鄉、息縣東岳鄉。1932年分屬協和聯保、東岳聯保。19…[詳細] |
袁莊村 | ~218 | 村莊 | 清順治年間,袁姓從山西逃荒到此,故名。明屬息縣陳新里。清屬息縣陳新圖。后屬新堤里。1921年分屬岳城鄉、東岳鄉。1932年分屬岳城聯保、東岳聯保。19…[詳細] |
譚圍孜村 | ~219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遷來閻、早、西三姓,三姓結合名譚莊。永樂年間筑寨改今名。…[詳細] |
陳圍孜村 | ~220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陳姓從山西洪洞逃荒到此,故名。…[詳細] |
阮洼村 | ~221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阮姓遷此,因地處洼地,故名。…[詳細] |
余樓村 | ~222 | 村莊 | 清順冶年間,余姓從山西遷此,名余莊。道光年間筑樓改今名。…[詳細] |
楊崗村 | ~223 | 村莊 | 清道光年間,楊姓從外地逃荒到此,因此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宋代金姓在此設“義渡”,稱金家埠。后興集,改稱金集。明初村北建一碼頭(埠口),因地處汝河南岸,改稱汝南埠。
基本介紹:
一、基本情況
位于正陽縣東34公里處,北與新蔡縣隔河相望,南與息縣毗鄰。全鎮總面積6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1512萬畝。鎮區面積 2.4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3.15萬人,其中鎮區人口1.21萬人,回族871人,是一個農業、商貿大鎮。1995年被駐馬店地區確定為“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2000年4月被河南省確認為省級重點鎮。
二、特點經濟
1、林果業:建立了以明月梨為主的優質雜果繁育基地,發展明月梨2500畝。
2、養殖業:年出欄優良生豬11萬頭,黃牛5000頭,羊3萬只,大力發展比利時肉兔、海貍鼠等特種養殖。利用汝
歷史沿革:
唐稱金家埠,后改稱金集。
明稱汝南埠,始有汝南埠之名。
明洪武四年(1371)屬汝陽縣。
弘治十八年(1505)為汝南保,屬真陽縣。
清雍正元年(1723)改屬正陽縣。
1921年屬正陽縣第五區。
1945年為汝南埠鄉。
1949年為汝南埠區。
1952年,息縣梁湖等15個自然村和寺王店鄉劃歸正陽縣(今汝南埠鎮轄區)。
1956年分屬岳城、寺王店2個中心鄉。
1957年改屬岳城、汝南埠2鄉。
1958年成立上游(汝南埠
正陽盛產珍珠豆型花生,種植歷史悠久。花生籽仁富含脂肪,含量一般在53%左右,有的品種高達57%,花生油清香濃郁,品質優良,是人們喜愛食用的植物油。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0%,飽和脂肪酸占20%,并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