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陽和街道 | 隸屬:原陽縣 |
區劃代碼:410725001 | 代碼前6位:410725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豫G |
長途區號:0373 | 郵政編碼:453000 |
轄區面積:約2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29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8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2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祖師廟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祖師廟為一廟宇,因該社區位于祖師廟附件,便以廟名命名。…[詳細] |
上宅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由上宅公園世紀、上宅中區、上宅西區、上宅天鵝堡組成,因都帶有“上宅”二字,故名。…[詳細] |
東輝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東輝社區管轄的東輝家天下小區、東輝藍堡灣小區、東輝理想城小區由東輝置業有限公司所開發,故命名東輝社區。…[詳細] |
新興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新”寓意著希望、變革,“興”寓意著興起、興盛。新興社區寓意著原陽新的希望,興盛發展。…[詳細] |
葛埠口村 | ~201 | 鎮中心區 | 葛埠口村在街道中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5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0.5平方千米。居民546戶2456人,有袁、師、薛等姓,漢族。明洪武葛姓由洪洞縣遷此堤口…[詳細] |
白堤口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白堤口村在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2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1平方千米。居民260戶922人,有丁、毛等姓,漢族。明朝洪武白姓臨堤口建村,名白堤口。鄰…[詳細] |
張莊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張莊村在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1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0.4平方千米。居民196戶960人,有張等姓,漢族。清康熙張氏兄弟兩人由縣北八里莊遷此燒窯…[詳細] |
楊莊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楊莊村在街道東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3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0.8平方千米。居民230戶900人,有楊等姓,漢族。明末清初楊姓兄弟四家由楊灣遷此名楊莊…[詳細] |
大張寨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大張寨村在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2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2.8平方千米。居民620戶2800人,有張、盧等姓,漢族。明洪武張氏兄弟八人中老大由洪…[詳細] |
安莊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安莊村在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3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1.2平方千米。居民345戶1560人,有安、張等姓,漢族。安姓由洪洞縣遷居至此,由姓氏命名…[詳細] |
魏店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魏店村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3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1.2平方千米。居民357戶1708人,有魏、李等姓,漢族。元朝魏賈兩姓居此,以開飯店為業,名…[詳細] |
小莊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小莊村在街道西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0.5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0.6平方千米。居民220戶869人,有劉、袁等姓,漢族。清康熙安姓由今靳堂鄉安崗遷此,…[詳細] |
李學彥莊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李學彥莊村在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2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0.3平方千米。居民110戶482人,有張、毛等姓,漢族。李姓始祖李學彥遷此建村,故名。…[詳細] |
婁月莊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婁月莊村在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3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0.9平方千米。居民140戶530人,有劉、馬、婁等姓,皆漢族。明洪武名婁月紹者率婁姓三戶…[詳細] |
游堂村 | ~216 | 村莊 | 游堂村在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2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0.5平方千米。居民132戶730人,有游、毛等姓,漢族。明代以前叫游家莊,明朝建三教堂,村…[詳細] |
毛莊村 | ~217 | 村莊 | 毛莊村在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2.4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0.5平方千米。居民51戶270人,有毛等姓,漢族。由毛姓在此建村,以姓氏名村,故名。鄰…[詳細] |
邱廟村 | ~218 | 鎮鄉結合區 | 邱廟村在街道東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3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0.4平方千米。居民117戶548人,有申等姓,漢族。明洪武邱姓由洪洞縣遷此廟旁,名邱廟。…[詳細] |
劉秀王莊村 | ~219 | 鎮中心區 | 劉秀王莊村在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3千米。村委會駐地,面積0.8平方千米。居民82戶330人,有王、李等姓,漢族。此地古有大沙崗,傳為天梯,后人居…[詳細] |
北朱莊村 | ~220 | 村莊 | 北朱莊村原屬靳堂鄉,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1平方千米。居民110戶570人,有朱等姓。漢族。明萬歷姓朱居此,故名。鄰時莊、夾灘、郝莊…[詳細] |
郝莊村 | ~221 | 村莊 | 郝莊村原屬靳堂鄉,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0.7平方千米。居民140戶620人,有郝等姓。漢族。明永樂郝姓數戶由洪洞縣居此寺北,名寺后…[詳細] |
時莊村 | ~222 | 村莊 | 時莊村原屬靳堂鄉,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3.2平方千米。居民335戶1864人,漢族。有時等姓。宋代名許村,有許、時姓;后時子中狀元…[詳細] |
堂后村 | ~223 | 鎮鄉結合區 | 堂后村原屬靳堂鄉,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1.3平方千米。居民210戶970人,有李、毛等姓,漢族。明永樂李姓從洪洞縣遷居城南廟后,名…[詳細] |
丁莊村 | ~224 | 村莊 | 丁莊村原屬葛埠口鄉,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0.4平方千米。居民100戶368人,有張等姓,漢族。明洪武張姓由張圪垱遷此丁家破窯成村名…[詳細] |
樊莊村 | ~225 | 鎮鄉結合區 | 樊莊村原屬葛埠口鄉,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1.5平方千米。居民401戶1950戶人,有張等姓,漢族。明洪武樊姓由洪洞縣遷此,名樊莊。…[詳細] |
棘針墳村 | ~226 | 鎮鄉結合區 | 棘針墳村原屬葛埠口鄉,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0.9平方千米。居民226戶998人,有李等姓,漢族。明洪武年間,李姓由洪洞縣遷民至此,…[詳細] |
小李莊村 | ~227 | 村莊 | 小李莊村原屬葛埠口鄉,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0.6平方千米。居民106戶500人,有李等姓,漢族。明成化李姓居此,稱小李莊。鄰毛莊、…[詳細] |
曹莊村 | ~228 | 鎮鄉結合區 | 曹莊村原屬原興街道,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轄大曹莊、小曹莊、毛魁梧莊、毛西城莊5個自然村,面積3.2平方千米。居民521戶2090人,有…[詳細] |
任莊村 | ~229 | 鎮鄉結合區 | 任莊村原屬原興街道,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4.8平方千米。居民426戶2120人,有程、藺等姓。明崇禎任姓居此建莊,名任家莊,后又簡…[詳細] |
薛莊村 | ~230 | 鎮鄉結合區 | 薛莊村原屬原興街道,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0.7平方千米。居民220戶900人,有郭、李等姓。明初薛四所在此建莊故稱薛莊。鄰任莊省道…[詳細] |
馬莊村 | ~231 | 鎮鄉結合區 | 馬莊村原屬原興街道,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0.4平方千米。居民198戶889人,有劉、趙等姓,漢族。村委會駐地,原名劉善府莊,明朝馬…[詳細] |
毛大莊村 | ~232 | 鎮鄉結合區 | 毛大莊村原屬原興街道,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1.7平方千米。居民120戶640人,有毛等姓,漢族。初有毛姓居此建村故名。東鄰姚寨、時…[詳細] |
湯莊村 | ~233 | 鎮鄉結合區 | 湯莊村原屬原興街道,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1平方千米。居民120戶560人,有張、毛等姓,漢族。初有湯氏居此建村,故名湯莊。鄰毛莊、…[詳細] |
盧圪當村 | ~234 | 村莊 | 盧圪當村原屬原興街道,2017年劃歸陽和街道。村委會駐地,面積1.4平方千米。居民146戶726人,有盧、肖等姓,漢族。清乾隆盧姓居此土崗上建村稱盧圪…[詳細] |
地名由來:
取“原陽和諧”之意得名。
基本介紹:
陽和街道在縣境中部,距縣人民政府駐地1千米。東鄰原興街道,南毗官廠鄉,西連葛埠口鄉,北接原興街道。東西最大距離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千米,面積28平方千米。居民2萬人,漢族為主,還有回族。街道辦事處在城區太行大道南58號。2014年轄范堤口、大張寨、曹莊、白廟、白堤口、安莊、袁莊、張莊、游堂、楊莊、小莊、魏店、邱廟、毛莊、葛埠口、李學彥、李莊、婁月莊、劉秀王莊、婁莊20個村委會。2014年8月撤城關鎮,從葛埠口鄉、靳堂鄉調出部分村,取原陽和諧之意,成立陽和街道。2017年將靳堂鄉所轄北朱莊、郝莊、時莊、堂后4個行政村,將葛埠口鄉所轄丁莊、樊莊、棘針墳、小李莊4個行政村,將原興街道所轄曹莊、任
榮譽排行:
2023年9月,陽和街道被確定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歷史沿革:
2014年設立陽和街道,屬原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