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裴橋鎮 | 隸屬:永城市 |
區劃代碼:411481105 | 代碼前6位:41148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N |
長途區號: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轄區面積:約119.5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38萬人 |
人口密度:約36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裴橋村 | ~201 | 鎮中心區 | 裴橋,原名三家村。明弘治年間,因裴姓重修塔崗橋,更名為裴家橋,后簡稱裴橋。…[詳細] |
任樓村 | ~202 | 村莊 | 任氏聚居形成的村落,村里有樓,因此而得名任樓。…[詳細] |
王閣村 | ~203 | 村莊 | 王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建有閣樓而得名王閣。…[詳細] |
大朱莊村 | ~204 | 鎮中心區 | 朱氏聚居而形成的村落,村莊比較大,取名大朱莊。…[詳細] |
孫母莊村 | ~205 | 村莊 | 孫氏、母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而得名孫母莊。…[詳細] |
田樓村 | ~206 | 鎮中心區 | 田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田樓。1949年歸裴橋區郭橋高級社。1959年歸裴橋公社田樓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田樓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設鎮,…[詳細] |
胡小寨村 | ~207 | 鎮中心區 | 胡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之前是個小寨子,因此而得名胡小寨。…[詳細] |
張店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張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張店。1949年歸裴橋區裴橋鄉張店高級社。1959年歸裴橋公社張店大隊。1984年歸裴橋鄉張店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詳細] |
前老家村 | ~209 | 鎮中心區 | 老家有親切之意,為區別于后老家,且位置在前,故名。…[詳細] |
和順村 | ~210 | 村莊 | 原名“扎巴集”,后改為和順集,寓意和美順利。因此而得名。…[詳細] |
劉莊村 | ~211 | 村莊 | 劉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而得名劉莊。1949年屬裴橋區裴橋鄉。1959年屬裴橋公社萬樓大隊。1974年與萬樓大隊分開設劉莊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劉莊…[詳細] |
萬樓村 | ~212 | 村莊 | 萬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萬樓。1949年屬裴橋區裴橋鄉。1959年屬裴橋公社萬樓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萬樓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設鎮,萬樓…[詳細] |
練莊村 | ~213 | 村莊 | 練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而得名練莊。1949年屬裴橋區馬橋鄉。1959年屬裴橋公社夏橋大隊。1970年與夏橋分開,成立周閣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周閣…[詳細] |
黃樓村 | ~214 | 村莊 | 黃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而得名黃樓。新中國成立初期屬裴橋區裴橋鄉。1959年屬裴橋公社黃樓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黃樓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詳細] |
喬莊村 | ~215 | 村莊 | 喬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而得名喬莊。1949年屬裴橋區裴橋鄉。1959年屬裴橋公社喬莊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喬莊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設鎮…[詳細] |
邵莊村 | ~216 | 村莊 | 邵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而得名邵莊。1949年屬裴橋區裴橋鄉。1959年屬馬橋公社楊樓大隊。1961年與楊樓分開成立邵莊大隊。1968年屬裴橋公社邵莊…[詳細] |
蘇溝村 | ~217 | 村莊 | 蘇氏聚居形成村落,因此而得名蘇溝。1959年屬裴橋公社蘇溝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蘇溝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設鎮,蘇溝村隨其所屬至今。…[詳細] |
鹽店村 | ~218 | 村莊 | 明代時期,此地商鋪林立,村民賣私鹽較多,得名為鹽店。…[詳細] |
書案村 | ~219 | 鎮鄉結合區 | 據歷史原名為落鞍店,是古代某個戰將下馬落鞍之處。逐漸演化為書案店,系歷史沿用名稱。因此而得名。…[詳細] |
楊樓村 | ~220 | 村莊 | 楊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楊樓。1949年屬裴橋區裴橋鄉。1959年屬裴橋公社楊樓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楊樓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設鎮,楊樓…[詳細] |
夏橋村 | ~221 | 村莊 | 夏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得名夏橋。1949年屬馬橋區馬橋鄉。1959年屬馬橋公社夏橋大隊。1984年屬馬橋鄉夏橋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設鎮,…[詳細] |
劉井村 | ~222 | 村莊 | 劉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而得名劉井。1949年屬裴橋區裴橋鄉。1959年歸裴橋公社劉井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劉井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設鎮…[詳細] |
周閣村 | ~223 | 村莊 | 因有前周閣、后周閣,遂其取周閣之名命名。…[詳細] |
程莊村 | ~224 | 村莊 | 程氏聚居而形成的村落,取名程莊。1949年屬裴橋區夏橋鄉。1959年屬裴橋公社夏橋大隊。1961年屬裴橋區夏橋小公社。1968年屬裴橋公社夏橋大隊。1…[詳細] |
夏平樓村 | ~225 | 村莊 | 夏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得名夏平樓。1949年屬裴橋區夏橋高級社。1959年屬裴橋公社夏平樓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夏平樓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詳細] |
崔莊村 | ~226 | 村莊 | 崔姓在此聚居形成村落,取名崔莊。1959年屬裴橋公社蘇樓大隊轄。1976年與蘇樓大隊分開并成立崔莊大隊,屬崔莊大隊轄。1984年屬裴橋鄉崔莊村民委員會…[詳細] |
趙樓村 | ~227 | 村莊 | 趙氏聚居形成的村落,村內有樓房,因此而得名趙樓。…[詳細] |
李閣村 | ~228 | 村莊 | 李氏聚居而形成的村落,建有閣樓而得名李閣。…[詳細] |
蘇樓村 | ~229 | 村莊 | 蘇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而得名蘇樓。新中國成立初期歸裴橋區裴橋鄉。1959年屬裴橋公社蘇樓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蘇樓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詳細] |
梁堰村 | ~230 | 村莊 | 梁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因此而得名梁堰。1949年屬裴橋區裴橋鄉。1959年屬裴橋公社梁堰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梁堰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設鎮…[詳細] |
地名由來:
裴橋,原名三家村。明弘治年間,因裴姓重修塔崗橋,更名為裴家橋,后簡稱裴橋。
基本介紹:
裴橋鎮位于永城市西南部,地處豫皖兩省、三縣市交界處,素有永城市""西南門戶""之稱。全鎮5.6萬人,10萬畝耕地。裴橋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屬革命老區,民風純樸,正氣浩蕩,干部熱情,群眾厚道,是各界能人志士投資創業的良田沃土。近年來,裴橋鎮黨委政府理清思路,上下同心,真抓實干,開創了各項工作的新局面,鎮域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社會事業得到全面進步。2001年被評為河南省文化先進鄉鎮,被商丘市確定為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裴橋鎮地大糧豐,資源豐富,區位特殊,在實施大農業發展戰略上,有獨特優勢。利用世行貸款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初步建成了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禽業生產基地、肉牛生產基地、養兔基地,黑
榮譽排行: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裴橋鎮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1931年置裴橋區。
1958年撤區屬馬橋公社。
1959年建設裴橋公社。
1984年社改鄉,設裴橋鄉,屬永城縣。
1998年撤鄉設裴橋鎮,屬永城市,沿用至今。
裴橋西瓜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裴橋鎮的特產。永城裴橋西瓜以籽少、沙瓤、皮薄等優點占據蘇魯豫皖的廣大市場。裴橋鎮位于永城市西南部。裴橋鎮是豫東最大的西瓜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5萬余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