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平等鄉 | 隸屬:伊川縣 |
區劃代碼:410329203 | 代碼前6位:410329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豫C |
長途區號:0379 | 郵政編碼:471000 |
轄區面積:約50.8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56萬人 |
人口密度:約89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平等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取孫中山“自由、平等、博愛”的平等之意![詳細] |
東村村 | ~201 | 村莊 | 相很早以前有外族軍隊俗稱“蠻子”,在此駐扎。又傳此地曾是古代蠻子國的故都,所以,定居的百姓把村子叫西蠻子營,東蠻子營,后簡稱西村,東村。因在西村東邊,…[詳細] |
西村村 | ~202 | 村莊 | 據明洪武二年(1369)、山西洪洞縣人遷到此地,駐大路東西兩側各成村莊,因口音不一,當地居民就把路西的村子取名西蠻子營,后人為了方便,又演化為西村。…[詳細] |
古城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據周代末年,周赧王被逼到此,建一臨時城池,取名周城,后改名為古城![詳細] |
楊寨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據明末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幾戶姓楊的在此筑寨定居,后來形成村落取名楊寨![詳細] |
姜溝村 | ~205 | 村莊 | 據清代初期姜氏從洪洞縣遷到此后,形成村落。后梁、李等姓陸續遷此居住,因姜姓最早,故名姜溝村![詳細] |
王莊村 | ~206 | 村莊 | 明末從洪洞縣遷來幾戶姓王的人家,定居于此,開墾種地,日久成莊,取名王莊。…[詳細] |
張奇莊村 | ~207 | 村莊 | 據1912年,一姓張名奇的人首居此村,后成村落,得名張奇莊![詳細] |
龍王屯村 | ~208 | 村莊 | 據說原有凌、王兩家居住在此,后成村落。初以居民姓氏命名凌王屯,后外姓人遷入,由于凌姓人少,由諧音演變為龍王屯![詳細] |
上元村 | ~209 | 村莊 | 相傳此地原有上、下兩個瓦盆窯,后形成村落取名上窯、下窯,后改名上元、下元![詳細] |
宋店村 | ~210 | 村莊 | 據傳古時位于東西交通要道秦楚古道上,有個姓宋的在此開店,漸成村莊,取名宋店![詳細] |
馬回營村 | ~211 | 村莊 | 據唐高祖李淵途經此地,探知伊河水大難過,于是拔馬而回,在此安營扎寨,故名馬回營![詳細] |
馬回村 | ~212 | 村莊 | 據唐代盛彥師斬李密途經此地,至伊河岸見大水滔滔,調轉馬頭而回,后百姓聚居此處,取村名為馬回。…[詳細] |
四合頭村 | ~213 | 村莊 | 原為和合寨,趙家街、小莊科、宋墳洼四個小村落,因戰亂頻繁,四村人合意筑寨聚居,定村名為四合頭村![詳細] |
辛營村 | ~214 | 村莊 | 據夏桀時伊河西有一支部落,首領為有莘氏。又說,此地誕生了高相伊尹,伊河西成了伊尹耕作之地。后百姓居住,形成村落,取名莘營![詳細] |
馬莊村 | ~215 | 村莊 | 據古時為一個姓馬的地主的莊園,后來人民聚居此地逐漸形成村落,取名馬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原名大莘店,以孫中山倡導的資產階級民主口號“自由、平等、博愛”為名,取名平等。
基本介紹:
平等鄉位于伊川縣城南7公里處,距古都洛陽35公里,北臨城關鎮,南連鳴皋鎮,西與高山鄉接壤,東隔伊河與白元鄉相望,全鄉總面積50.81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231個村民組,45174人,耕地面積3115公頃。
該鄉因鄉政府駐平等村而得名。平等村古稱大莘店,是秦楚古道上的軍事要塞和商業重鎮。1927年馮玉祥將軍督豫,以孫中山倡導的資產階級民主口號“自由、平等、博愛”為名,在此置平等縣,縣政府駐大莘店村,該村遂改名平等。后歷經變遷,于1962年成立平等公社,其轄區從此固定下來,1982年12月撤平等公社設立平等鄉至今。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平等鄉被命名為2021年度河南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邵雍墓】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洛陽城南約35公里處伊川縣平等鄉西村西部的紫荊山中,墓地東臨伊水,西依紫荊山。周圍群峰拱圍,草木茂盛。墓地境域偏僻,靜謐幽,確實為風水寶地,安樂佳城,F狀邵
新城故城類別:古遺址時代:戰國地址:伊川縣城關鎮古城寨與平等鄉古城村內
王良臣墓碑刻類別:石刻時代:明代地址: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平等鄉四合頭村
伊川故城遺址類別:古遺址時代:漢地址:伊川縣平等鄉古城村
王莊黃龍廟類別:古建筑時代:民國地址:伊川縣平等鄉王莊村
歷史沿革:
1947年設平等區,屬宜南縣。
1949年屬伊川縣第二區。
1958年屬鳴皋人民公社。
1959年屬宋店人民公社,1962年改宋店人民公社為平等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撤平等公社設立平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