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寨村 | 隸屬:柳屯鎮 |
區劃代碼:410928101228 | 代碼前6位:410928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J |
長途區號:0393 | 郵政編碼:457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人口數量:約813人 |
地名由來:
張寨村立村至今有六百余年的歷史,據村張氏宗譜記載,在大明永樂年間張氏先祖從山西洪洞縣遷至開州(現濮陽縣)東北方向20公里的地方重新建村定居。因來者均為張姓就立村定名為“張家寨”,簡稱“張寨”村,張寨村由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張寨村位于濮陽縣城東北方向25公里處,柳屯鎮政府東北方向2公里處,村東與劉拐村近鄰,南與柳屯村毗鄰,西與七娘寨村接壤,北與大沒岸村相望,村后背靠晉豫魯鐵路大動脈,寬廣的黃河路大道從村中貫穿,可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
解放前張寨村、劉拐村是一個大隊,1978年初分為了兩個行政村,歸柳屯管轄。現本村轄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13人,均系漢族,村民絕大多數姓張,僅有劉,孔兩家異姓。耕地面積560畝。
張寨村自古以來,產業以農為主,主要作為有玉米、小麥、花生、大豆等,因土地貧瘠,生產力低下,解放前歷經戰亂,天災人禍,經濟發展遲緩,直到建國初村民仍溫飽不濟。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
歷史沿革:
張寨村先民自山西洪洞遷至濮陽立村以來歷經明、清、民國、新中國四個時代,飽經滄桑,繁衍生息,人口倍增,現張氏家族分支已擴散到附近柳屯村、于家村、房劉莊村、后劉莊村、季什八郎村、高廟村、金剛集等村。
周邊相關:
張寨村附近有濮水小鎮、張揮公園、濮陽城隍廟、瑕丘古跡、濮陽耶穌教堂、華美中學等旅游景點,有桃園建民耗辣椒、中原優質小麥、濮陽糟魚、濮陽花生、牛肉耗辣椒、濮陽筒子麻花等特產,有大平調、河南曲劇、大平調、濮陽東北莊雜技、南樂目連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