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村位于濮陽縣城東偏北五十華里處。東與柳屯鎮政府所在地柳屯毗連,南依巍巍金堤,西與韓村相鄰,北與七娘寨村相望,濮范公路自西而東穿村而過。
高村居民全是高姓后裔。登記民族為漢族,全村160戶,700人,耕地480畝。
建國初期,高村水利條件較差,糧食產量低,群眾連基本溫飽都難以解決。70年代柳屯公社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先后修建引金堤河水到農場水渠,配備大型水泵,解決農田灌溉,糧食產量迅速提高,使群眾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家庭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的實施,極大的調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生產力得到解放,經濟發展迅速。特別是近十幾年,發展多種經濟,群眾快速脫貧致富。村里先后籌集巨資,修鋪村中水泥路,安裝路燈、體育設施等,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2010年又先后接通天然氣、自來水,結束了上千年煙熏火燎的柴火灶,用上清潔能源,喝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2005年高村被中共濮陽縣委縣政府評為“治安模范村”;2012年被評為“全面工作先進村”;2013年被濮陽縣社會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平安創建工作先進村”!
【教育文化衛生】
1958年石天順校長創建高村第一所小學,使高村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但由于學生少、教師少等多種因素制約,一直沒有一個固定完整的校址。直到1982年高世湘擔任校長期間,在高韓村大隊領導支持下多方籌資才在高村與韓村中間新建一所有五個年級班的高韓村小學。2006年在村委及市、縣、鎮三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對高韓村小學進行改造,先后投資30多萬元建成教學樓一棟,改善了教學條件,加強了師資隊伍。高村與韓村的孩子入學率100%,還吸引多村孩子來校就讀。2015年該校進一步擴建,一棟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和附屬幼兒園拔地而起,可容納方圓六個村莊數百名學生就讀,
為解決村民看病及時就醫,2012年村里投入大筆資金新建高村衛生室,聘請退休名醫坐診,使高村村民一般疾病不用出村就能及時得到良好的治療。到2016年底,高村新農合參保人數700人,參保率100%,并興建三處體育設施,村民在家門口都能得到鍛煉。
【古今名人】
高總戎高氏四世祖。據高氏家譜記載,四世祖曾總管江浙軍政,后人尊稱之為高總戎。
高自敬 (1914年—2003年)1941年參加工作,1956年任河南省黃河委員會工會主席,正處級干部。
高蘭田生卒年月不詳,1941年參加工作,擔任洛陽礦山機械廠工會主席,任紀登奎副手。
高順田 (1918年 ----不詳) 1970年任鄭州柴油機廠廠長。
高自來(1925年—2005年)1947年參軍,參加淮海等戰役,南下西南征戰、剿匪,戰功卓著,建國后在貴州省凱里市歷任武裝部部長,畜牧局局長。
高繼宗(1925--1985年)曾任滑縣棗村鄉黨委書記、滑縣水利局局長。
高自山(1937—1999年)畢業于西安大學,連云港某艦艇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保密單位)。
高書奇(1947年—2016年)安陽師范畢業,先后擔任濮陽縣廣播站副站長、濮陽縣財委副主任。濮陽市郊區第一次黨代會代表,縣第八屆人大代表。
高存梅 1949年出生,曾任濮陽市勞動局勞資科長至退休。
高自坤 (1950年—2015年)1969年參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三部一局任職副師級。
高自寬1952年出生,1970年參軍,曾任蘭州軍區某團政委,轉業后擔任蘭州市技術監督局黨委書記至退休。
高世進 1955年8月生,歷任濮陽縣胡狀鄉黨委書記兼人大主席、濮陽縣農業局局長至退休。濮陽縣第七、八次黨代會代表、縣第十、十一屆人大代表。
高世民 1963年出生 現任濮陽市財政局教科文科科長。
高世再1966年出生,現任濮陽市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高昌運1973年出生,現任濮陽市委巡察辦副主任。
高昌正1974年出生,現任濮陽縣檢察院偵查監督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