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馮樓村 | 隸屬:周河鄉 |
區劃代碼:411523201204 | 代碼前6位:411523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S |
長途區號:0376 | 郵政編碼:464000 |
城鄉分類:鄉中心區 | 分類代碼:210 |
地名由來:
馮樓,明代中期因馮姓人在此建有地下樓,故名。
基本介紹:
馮樓村位于新縣周河鄉中部,距新縣縣城22公里,距周河鄉政府2公里,是淮河支流涼河口段河流之源,全村總面積9100畝,其中耕地面積670畝,油茶面積2600畝,板栗面積2000余畝,茶葉300余畝,杉木林2000余畝,轄10個村民組,229戶871人。一個村級黨支部,28名黨員,于2010年被新縣人民政府評為“全縣先進村級黨支部”稱號。
一、馮樓村地處四處環山,三山六水一分田,人杰地靈,上有五馬南山疊立,下有鲇魚潭瀑布景觀,中間有桂畈大河貫穿。具歷史記載唐宋朝時期在那五馬南山一分田種植了“皇帝貢米”之稱。馮樓五馬南山地處周河村交界處,四周四座大山五馬環繞,號稱“五馬南山”,五馬南山腳下有一
歷史沿革:
夏、商時屬揚州。
西周至春秋時先后屬弦國、黃國。
戰國時先后屬秦弦地、楚國。
秦代屬九江郡。
漢代屬江夏郡。
三國時屬魏國弋陽郡。
晉代屬豫州弋陽郡。
南北朝時先后屬豫州弋陽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廣陵郡、弋州弋陽郡。
隋代至元代屬光州光山縣。
明代屬光山縣東鄉五馬里。
清代屬光山縣東鄉五馬里五龍保。
1931年5月屬八里區。
1932年10月劃歸經扶縣沙窩區。
1933年屬第21保。
1941年屬沙窩鎮。
1947年1
周邊相關:
馮樓村附近有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許世友將軍故里、金蘭山森林公園、武占嶺生態旅游度假景區、新縣大別山露營公園、田鋪大灣景區等旅游景點,有新縣山茶油、新縣將軍菜、新縣黃緣閉殼龜、黃緣閉殼龜、棗鍋盔、新縣芝麻等特產,有息夫人傳說、紫云山廟會、火綾子(商城杈傘舞)、商城花傘舞、商城民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