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宛城區 | 隸屬:南陽市 |
區劃代碼:411302 | 代碼前6位:411302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代碼:豫R |
長途區號:0377 | 郵政編碼:473000 |
轄區面積:約97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3.36萬人 |
人口密度:約65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街道、5個鎮、1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東關街道 | 4.42萬人 | 7.4km2 | 南陽市宛城區東關街道辦事處位于市老城區東部,總面積7.4平方公里。總人口9.2萬人。東關街道代碼:411302001。
-
下轄社區
…[詳細] |
新華街道 | 2.68萬人 | 2.5km2 | 新華街道辦事處位于南陽市中心城區,東至護城河,與東關辦事處相鄰,北至建設路,西至人民路,南至白河,總面積2.5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其中常住戶4…[詳細] |
漢冶街道 | 12.43萬人 | 11.6km2 | 漢冶街道辦事處前身是原宛城區環城鄉。200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撤鄉設辦的總體要求,區委、區政府以擴大和強化城區龍頭帶動作用為目標,將原環城鄉一分為二…[詳細] |
仲景街道 | 9.05萬人 | 8km2 | 仲景街道辦事處是原宛城區環城鄉基礎上新設立的行政機構。200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撤鄉設辦的總體要求,仲景街道辦事處于2006年3月16日正式掛牌成…[詳細] |
五里堡街道 | 5.39萬人 | 8.4km2 | 五里堡街道辦事處正式成立于2015年4月14日,是宛城區最年輕的街道辦。街道位于南陽市區南部,東與高新區毗鄰,南與溧河鄉接壤,西瀕白河,北至白河大道,…[詳細] |
溧河街道 | 4.31萬人 | 95km2 | 宛城區溧河鄉位于南陽市南部,距南陽市4公里處,北接白河鎮,東鄰茶庵鄉,南通黃臺崗,西與臥龍區隔白河相望,屬于南陽市郊區。全鄉轄20個行政村,21 3個…[詳細] |
茶庵街道 | 2.63萬人 | 88.03km2 | 一、基本情況
茶庵鄉臨南陽市東17公里,西瀕南陽市區,東臨高廟鄉,南界漢冢鄉,北連紅泥灣鎮,南陽飛機場位于境內,312國道越境而過,交通…[詳細] |
瓦店鎮 | 3.7萬人 | 86km2 | 宛城區瓦店鎮位于南陽市區和新野縣城各30公里的中間地段,西倚白河,東臨河南油田。鎮政府所在地瓦店街歷史上水陸交通便利,航運發達,商業繁榮,有“小長安”…[詳細] |
紅泥灣鎮 | 5.86萬人 | 135.3km2 | 紅泥灣鎮位于南陽市城區東北10公里處,東鄰社旗縣,北靠方城縣。省道豫01線公路貫穿全境,正在修建的許(昌)平(頂山)南(陽)高速和澳(門)太(原)高速…[詳細] |
黃臺崗鎮 | 3.63萬人 | 90.9km2 | 宛城區黃臺崗鎮位于南陽市南15公里處,全鎮轄20個行政村,246個村民小組,105個自然村,國土面積9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5萬畝,總人口5.3…[詳細] |
金華鎮 | 3.06萬人 | 81.5km2 | 金華鎮位于宛城區東南部,東鄰唐河縣桐寨鋪鎮,西接本區瓦店鎮、黃臺崗鎮,南連官莊鎮,北界漢冢鄉。全鄉轄23個行政村,107個自然村,213個村民小組,總…[詳細] |
高廟鎮 | 3.16萬人 | 82.4km2 | 高廟鄉地處美麗富饒的南陽盆地,距離市中心25公里,兩條交通主干線直接與312國道,許昌---平頂山---南陽高速公路和南陽---鄧州高速公路相連,區域…[詳細] |
漢冢鄉 | 3.04萬人 | 82.65km2 | 該鄉位于宛城區東南22公里處,南與金華鄉交界東與唐河縣桐河鄉桐寨鋪鎮相鄰,西與黃臺崗鎮接壤北接茶庵鄉。全鄉國土面積82.65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建城區古為宛州治得名;另說因古時曾稱宛,為宛縣治所,故名。
基本介紹:
宛城區,河南省南陽市下轄區,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腹心。北與方城交界,東與社旗、唐河接壤,南與新野相聯,西與臥龍區毗鄰。
宛城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杰地靈。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史稱宛。秦漢時期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和六大都會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之美譽。一代醫圣張仲景、光武帝劉秀、三國蜀漢大將黃忠等歷史名人都出自宛城,鑄就了宛城3000多年的輝煌歷史。
宛城區位于南陽市中心城區東部,全區轄8個鄉鎮5個街道、159個行政村、736個自然村、58個社區;國土面積6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0萬畝,總人口63萬人。宛城區自然條件優越,文化底蘊豐厚,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發達,產業基
榮譽排行:
2022年9月,宛城區被確定為2022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縣。
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認定宛城區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宛城區為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宛城區人口數量為63.4萬人,位列南陽市各縣市區常住人口數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河南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65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738位。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達標縣(市、區)名單出爐,宛城區上榜。
2016年2月,宛城區上榜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歷史沿革:
夏為呂國地。
周封申伯于此,稱申伯國。
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始稱宛。
戰國屬韓。
周赧王二十四年(前291)秦伐楚拔宛。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設宛縣,為南陽郡治。
西漢繼之。
王莽時改南陽郡稱“前隊”,改宛縣為南陽縣。
東漢復舊,宛縣仍屬南陽郡轄。
魏晉南北朝時為南陽郡和南陽國,宛縣屬焉。
后周并宛縣入上陌,曰上宛縣。
隋初置南陽縣。
唐初于南陽置宛州,領南陽縣。
貞觀十七年(643)廢宛州,南陽復屬鄧州。
宋代南陽
區劃: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