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吳壩村 | 隸屬:吳壩鎮 |
區劃代碼:410927105207 | 代碼前6位:410927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J |
長途區號:0393 | 郵政編碼:457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明萬歷年間,吳氏族人由山東汶上縣遷至此地,這一帶屬黃河灘區,經常有水災,為了防治水患,以吳姓族人為主,人們筑土壩擋水患,逐漸打起了一道大壩,初稱吳家壩,后簡稱吳壩。
基本介紹:
吳壩村位于臺前縣吳壩鎮,距臺前縣城25公里,在吳壩鎮1公里處,耕地面積2274畝。南鄰西橋村,北臨王中壩,西鄰牛三里村,東臨臨黃堤。
吳壩村自吳姓始遷至今,先后有許姓,高姓,陸姓,王姓,李姓,陳姓,劉姓路姓等共14姓在此定居。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現有535戶,2496人,黨員83名,預備黨員4名,其中低保28戶45人,有殘疾證55人,勞動力人數1576,外出務工人數908,少數民族2人(韋寧德壯族,韋珍壯族),婦女人口數人,參加合作醫療人數2496人,參加養老保險人數563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196人。
(一)經濟發展
1.村集體資產情況;
村辦公樓1棟(2層,
歷史沿革:
原屬山東省東阿縣二區。
1941年屬張秋縣二區。
1947年屬壽張八區。
1949年屬平原省。
1950年屬壽張縣六區。
1952年隨縣區回歸山東省。
1958年屬壽張縣夾河公社吳壩大隊。
1963年屬壽張縣夾河區吳壩大隊。
1964年隨夾河區劃歸范縣,隸屬河南省。
1968年屬范縣夾河公社吳壩大隊。
1973年屬范縣吳壩公社吳壩大隊。
1974年屬范縣臺前辦事處吳壩公社吳壩大隊。
1978年屬臺前縣吳壩公社吳壩大隊。
1
周邊相關:
吳壩村附近有敕修河道功完之碑、張公藝墓、八里廟治黃碑刻、臺前金水國家濕地公園、晉王城遺址、將軍渡(晉冀魯豫野戰軍渡黃河紀念地)等旅游景點,有吳壩大蒜、臺前小尾寒羊、臺前大蒜、臺前小麥、臺前小尾寒羊、粘面墩等特產,有大平調、濮陽東北莊雜技、南樂目連戲、清豐麥秸畫、河南曲劇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