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鋪村 | 隸屬:夾河鄉 |
區劃代碼:410927205233 | 代碼前6位:410927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J |
長途區號:0393 | 郵政編碼:457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人口數量:約2856人 |
地名由來:
明末,此處原有后寨子、五壟廟兩個村落。清康熙年間居住在后寨子的白姓出了個割骨事母的孝婦王氏,驚動了朝廷,為表彰王氏的孝道義舉,不僅免掉了后寨子及附近村莊五年的賦稅,還將后寨子和五壟廟合并,以白氏家族曾在后寨子村開有一雜貨鋪,賜名白家鋪,后稱白鋪。
基本介紹:
白鋪村位于臺前縣夾河鄉,位于夾河鄉政府駐地東2.9千米處,耕地面積2800畝。東起黃河,南鄰姜莊,西至沈堤,北靠吳壩鎮楊洪,聚落呈方形。白鋪村自白姓始遷至今,先后有宋、劉、孟、賀、李、孫、林、張、王、馬、喬、唐、陸、葛、陳、善、白、楊等姓。漢族,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現有877戶,2856人,黨員50名,預備黨員1名。
教育文化方面;白鋪村現有小學一所,學齡兒童基本都借讀于鄰村的學校。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亟需大力提高。
公共基礎設施方面:近幾年來得以全面建設,設有中老年活動室,公共閱覽室,安置了多種健身器材。
衛生方面;在實行新農村合作醫療政策之后,村民在看病就醫方面得到切實的
歷史沿革:
明清至民國初,屬山東省東阿縣。
1941年屬張秋縣三區。
1947年屬壽張縣六區。
1949年屬壽張縣夾河區。
1952年屬山東省壽張縣夾河區。
1958年為夾河公社白鋪大隊。
1963年屬夾河區。
1964年隨夾河區劃歸范縣,隸屬河南省。
1968年為范縣夾河公社白鋪大隊。
1974年為范縣臺前辦事處夾河公社白鋪大隊。
1978年為臺前縣夾河公社白鋪大隊。
1984年屬夾河鄉。
周邊相關:
白鋪村附近有敕修河道功完之碑、張公藝墓、八里廟治黃碑刻、臺前金水國家濕地公園、晉王城遺址、將軍渡(晉冀魯豫野戰軍渡黃河紀念地)等旅游景點,有吳壩大蒜、臺前小尾寒羊、臺前大蒜、臺前小麥、臺前小尾寒羊、粘面墩等特產,有大平調、濮陽東北莊雜技、南樂目連戲、清豐麥秸畫、河南曲劇等民俗文化。
區劃: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夾河鄉·白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