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姚集鎮 | 隸屬:商水縣 |
區劃代碼:411623111 | 代碼前6位:411623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轄區面積:約8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77萬人 |
人口密度:約58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姚集村 | ~201 | 鎮中心區 | 明初,姚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興有集市,故名姚集。…[詳細] |
駱莊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明初,駱、鄧兩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駱姓人數居多,故名駱莊。…[詳細] |
李茂桃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明初,李茂桃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村名以人名定名李茂桃。…[詳細] |
龍塘河村 | ~204 | 村莊 | 明初,許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因此處南臨青龍河,河北岸邊有一坑塘盛產龍膽草,取村名為龍塘河。…[詳細] |
焦灣村 | ~205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焦姓于此汾河灣處建村,故名焦灣。后有張勤、張偉、張七三兄弟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易名為焦灣張莊,簡稱張莊。…[詳細] |
雙橋村 | ~206 | 村莊 | 明初,王漢兄弟二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汾河上有木橋、石橋各一座,故名雙橋。…[詳細] |
袁橋村 | ~207 | 村莊 | 清同治年間,王氏兄弟三人從湯莊下王搬至汾河上一座圓形橋邊建村,以橋取村名圓橋,后演化為元橋。1953年治理汾河時,因村莊妨礙挖河,遷此馬莊與李莊中間建…[詳細] |
趙黃莊村 | ~208 | 村莊 | 明初,黃姓居此建村,始名黃莊。后有趙姓遷此村莊,易名趙黃莊。…[詳細] |
朱莊村 | ~209 | 村莊 | 朱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王場村 | ~210 | 村莊 | 明初,王典、王三兄弟二人從山西洪洞縣遷至商水南關定居,隨著人口增多,一支遷此處定居。明弘治年間,因南面坡地耕種不便,便在南地場面處建村定居,故名王場。…[詳細] |
白寨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明初,白姓兄弟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始名白莊。明中期,鄧姓一支從鄧樓遷居白莊,與白姓共修土寨,村易名白寨。…[詳細] |
趙莊村 | ~212 | 村莊 | 趙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鄧樓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鄧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前劉村 | ~214 | 村莊 | 明洪武元年(1368),劉氏從山西洪洞縣遷至湯莊居住,隨著人口增多,一支遷此建村,因地處后劉村南,故名前劉。…[詳細] |
孫莊村 | ~215 | 村莊 | 明初,孫氏三兄弟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取名孫莊。1987年6月,因重名更名為南孫莊。…[詳細] |
南王莊村 | ~216 | 村莊 | 南王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馬店莊村 | ~217 | 村莊 | 明初,馬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經營店鋪,故名馬店。…[詳細] |
老范樓村 | ~218 | 村莊 | 老范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仝鄧樓村 | ~219 | 村莊 | 明初,鄧姓于此建村,筑有樓房,始名鄧樓。清初,仝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鄧、仝二姓共建此村,更名為仝鄧樓。…[詳細] |
芳寨村 | ~220 | 村莊 | 明初,黃建元、黃繼成兄弟二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筑有寨,稱村名為黃寨,后演變為芳寨。…[詳細] |
黑劉村 | ~221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李姓在此建村,名小李莊,后有黃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與李姓同住一村,村易名小黃莊。明中期,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筑樓,改村名為黑劉樓。明末,張姓…[詳細] |
陳莊村 | ~222 | 村莊 | 陳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竇灣村 | ~223 | 村莊 | 竇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楊溝河村 | ~224 | 村莊 | 明末,薛、李二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開有店鋪,始名小店村。清初,因村南有界溝河,流量很小,像排水的洋溝,改村名為洋溝河。…[詳細] |
匡王村 | ~225 | 村莊 | 明初,始祖王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有小河村南、村北流經,形似筐形,故名匡王。…[詳細] |
陳冢村 | ~226 | 村莊 | 明末,始祖陳祥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村南有一小溝,村西北有一個冢子,取名陳祥冢,后演變為陳冢。…[詳細] |
周馬村 | ~227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始祖周興從山西洪洞縣遷此,故名周莊。明崇禎年間,始祖馬燦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馬莊。…[詳細] |
郭樓村 | ~228 | 村莊 | 郭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霧臺村 | ~229 | 村莊 | 明初,盧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高臺處建村,此高臺經常起霧,故名霧臺。…[詳細] |
堤子灣村 | ~230 | 村莊 | 明初,史姓從山西洪洞縣遷至化河鄉三里長定居。明中期,一支從三里長遷此,為防河水,村民在村北修一道河堤,取村名堤子里,后改為堤子灣。…[詳細] |
豆莊村 | ~231 | 村莊 | 明初,豆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豆莊。…[詳細] |
大李莊村 | ~232 | 鎮鄉結合區 | 明初,李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村莊較大,故名大李莊。…[詳細] |
龐莊村 | ~233 | 村莊 | 明初,龐、郭二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龐姓人數較多,故名龐莊。后來,龐姓漸少,南移正陽一帶,村名未變。清末,李、張、陳三戶人家遷此定居,村名仍用龐莊…[詳細] |
鷺鷥樓村 | ~234 | 鎮鄉結合區 | 明中期,王姓一支從椿樹王遷此建村,筑樓一所,樓房筑成時有鷺鷥臥居,故名鷺鷥樓。…[詳細] |
盧廟村 | ~235 | 村莊 | 明初,盧姓居此,村南建有廟宇,故名盧廟。…[詳細] |
宋莊村 | ~236 | 鎮鄉結合區 | 明初,宋氏三兄弟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宋莊。…[詳細] |
段堤村 | ~237 | 鎮鄉結合區 | 始名大段莊。明初,王師帶著兩個孩子來此,那年正值發水,莊稼淹光。王師帶領村民修筑一道堤子,東至黃沖,西到魏橋,河堤修好后,改村名為段堤。…[詳細] |
門坡村 | ~238 | 村莊 | 清咸豐六年(1856),張姓從太康芝麻洼遷此定居,后有崔姓、王姓相繼遷入,因村前、村后都是坡地,始名門前坡,后演變為門坡。…[詳細] |
地名由來:
明萬歷年間,姚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后發展手工業和農副業產品交易,建窯興集,始稱姚家窯,后改稱姚家集,又演化為姚集。
基本介紹:
姚集鄉位于商水縣城南部,北與城關鄉,東與化河鄉隔河相望,南與固墻鎮、上蔡縣東岸鄉接壤,西與白寺鎮為鄰。全鄉面積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5530畝。轄38個行政村,6.76萬人。境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 河網密布,水域寬廣,汾河、青龍溝、界溝河、小趙河貫穿全境,便于灌溉和發展水產養殖;交通十分便利,周上公路(周口一一上蔡),姚固公路(姚集一一固墻),姚東公路(姚集一一東岸)穿越其境。
近幾年,鄉黨委、政府堅持以發展經濟為中心,努力實施開放帶動、科教興鄉和穩定發展戰略,帶領全鄉干部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取得了建鄉以來舉目共矚的巨大成就,實現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各項事業全
榮譽排行:
2023年9月,姚集鎮被確定為河南省第一批鄉村建設示范鄉鎮。
2022年3月,姚集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河南省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1949年設商水縣五區(姚集)。
1951年屬五區(姚集)。
1955年屬八區(白寺)。
1958年改為霧臺中心鄉。
1958年建霧臺公社。
1961年撤社設區,改設姚集區。
1962年改為姚集公社。
1983年撤社設鄉。
2017年撤鄉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