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廟灣鎮 | 隸屬:平輿縣 |
區劃代碼:411723103 | 代碼前6位:411723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Q |
長途區號:0396 | 郵政編碼:463000 |
轄區面積:約7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53萬人 |
人口密度:約47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廟灣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傳唐時為防盜匪,東邊臺子寺的居民遷移到三面靠水的洪河灣內,因河灣內建有廟宇,明萬歷《汝南志》載稱廟兒灣,后簡稱廟灣。…[詳細] |
龍王廟村 | ~201 | 村莊 | 傳清末此地落過一條龍,后人為紀念這一事件建廟一座,得名龍王廟。…[詳細] |
大盧村 | ~202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盧姓人在此定居,成村后起名盧莊。民國年間遷出小部分盧姓人,建小盧莊,因較大,得名大盧莊。…[詳細] |
里灣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1967年從老里灣遷來一批人定居,成村后,得名新里灣,后老里灣消失,更名里灣。…[詳細] |
大楊村 | ~204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楊姓兄弟在此地定居,成村后又分居,老大住,得名大楊莊。…[詳細] |
念張村 | ~205 | 村莊 | 清朝初期,張姓在此居住,因買一個捻子,供很多人使用,就以這一事件而命名捻子張莊,后演變為念張。…[詳細] |
鄭樓村 | ~206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鄭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成村后人才興旺,在建了兩座樓,取名為鄭樓。…[詳細] |
代關廟村 | ~207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代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成村后建一關爺廟,故名代關廟。…[詳細] |
余樓村 | ~208 | 村莊 | 清天命年間,從玉皇廟余坡遷來余姓人在此定居,成村后取名余莊。后來在村內建一座樓房,更名為余樓。…[詳細] |
八里夏村 | ~209 | 村莊 | 八里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李寨村 | ~210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李姓在此定居,成村后為防匪建一寨,得名為李寨。…[詳細] |
馮莊村 | ~211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馮姓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馮莊。…[詳細] |
黑田村 | ~212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一個姓田名黑的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后人演用黑田作村名。…[詳細] |
趙莊村 | ~213 | 村莊 | 清天命年間,一個叫趙敬的藝人因患病在此養病,之后定居此地,后成村得名趙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傳唐時為防盜匪,東邊臺子寺的居民遷移到三面靠水的洪河灣內,因河灣內建有廟宇,明萬歷《汝南志》載稱廟兒灣,后簡稱廟灣。
基本介紹:
平輿縣轄鎮。1949年為廟心灣鄉,1956年改中心鄉,1958年建廟灣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改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75平方公里,人口5.9萬。洪河縱流過境。有公路通縣城。轄廟灣、龍王廟、大楊、大盧、里灣、河西、趙莊、韓莊、馮莊、黑田、李寨、楊竹園、鄭樓、八里夏、代關廟、崗里、念張、余樓1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面粉加工、皮革、編織等廠,特產山羊皮。農業主產小麥、大豆、玉米、芝麻、油菜子、棉花。有臺子龍山文化遺址。
榮譽排行:
2020年9月,廟灣鎮被確定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歷史沿革:
唐時稱廟兒灣,后簡稱廟灣,始有廟灣之名。
清為汝寧府廟兒灣巡檢司治所。
1938年屬汝南縣四區(廟兒灣)。
1949年更名為廟灣鄉,屬汝南縣三區(射橋)。
1950年屬汝南縣十三區。
1951年從汝南縣東部劃出8個區新建平輿縣,為平輿縣六區。
1955年為廟灣區。
1956年建廟灣中心鄉。
1957年改稱廟灣鄉。
1958年成立廟灣人民公社。
1977年將鄭營、王樓、唐莊、大宋4個生產大隊劃出,成立紅旗人民公社。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