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內黃縣 | 隸屬:安陽市 |
區劃代碼:410527 | 代碼前6位:410527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豫E |
長途區號:0372 | 郵政編碼:455000 |
轄區面積:約114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8.21萬人 |
人口密度:約59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鎮、7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繁陽街道 | 6.55萬人 | 86km2 | 城關鎮位于縣境偏北東部,東鄰清豐縣韓村鄉,西鄰東莊鎮,南與后河鎮、亳城鄉接壤,北與張龍、馬上鄉為鄰。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8公里,面積117平方公里,…[詳細] |
龍慶街道 | 8.51萬人 | 77km2 | 張龍鄉位于縣城西北3公里,東鄰馬上鄉,西鄰衛河與石盤屯鄉相望,南與城關鎮、東莊鎮毗連,北界衛河與楚旺鎮為鄰。面積49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4.2%。…[詳細] |
東莊鎮 | 4.97萬人 | 91.6km2 | 東莊鎮位于內黃縣城西5公里處,轄45個行政村,6.3萬人,鎮域面積88.53平方公里,耕地7.4萬畝,是河南省科技示范鄉鎮、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詳細] |
井店鎮 | 3.23萬人 | 47.8km2 | 井店鎮位于內黃縣城西南25公里處,東鄰六村鄉,西鄰二安鄉,南臨浚縣善堂鎮,北連亳城鄉。面積47.73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144個村…[詳細] |
梁莊鎮 | 3.04萬人 | 101.1km2 | 梁莊鎮,位于內黃縣城南30公里,東臨中召鄉,西與浚縣善堂鄉接壤,南與滑縣四間房毗連,北與后河鄉相依。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12公里,版圖面積110平方…[詳細] |
后河鎮 | 3.74萬人 | 120km2 | 后河隸屬河南省內黃縣,轄31個行政村,總人口4萬人,耕地8.2萬畝,版圖面積120平方公里,位于縣域的中東部,與國家級園林城、優秀旅游城、世界最佳人居…[詳細] |
楚旺鎮 | 2.69萬人 | 39.5km2 | 楚旺鎮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距內黃縣城15公里,面積36.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1%。轄22個行政村,121個村民小組,835…[詳細] |
田氏鎮 | 3.66萬人 | 53.8km2 | 田氏鄉位于內黃縣城西北25公里,地處兩省(河南、河北)三縣(內黃、安陽、魏縣)交界地帶。西距豫北區域性城市安陽市40公里,距107國道、京廣鐵路和京珠…[詳細] |
二安鎮 | 3.35萬人 | 57.1km2 | 二安鄉位于內黃縣城西南31公里處,東鄰井店鎮,西界衛河與湯陰縣的五陵鎮隔河相望,南鄰浚縣善堂鎮和王莊鄉。北鄰高堤鄉。面積5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詳細] |
亳城鎮 | 3.89萬人 | 72.2km2 | 亳城鄉位于內黃縣城西南12公里。東鄰后河鎮,西鄰老塔坡與高堤鄉毗連,南鄰六村鄉,北與東莊鎮接壤,面積67.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9%。轄28個…[詳細] |
豆公鎮 | 2.65萬人 | 44km2 | 豆公鄉,位于內黃縣城西北17公里處,是內黃、安陽、湯陰三縣交壤之地,安、湯、衛三河環抱,溝渠縱橫,樹林茂密。東部、南部瀕臨衛河與張龍鄉、東莊鎮、高堤鄉…[詳細] |
馬上鄉 | 4.36萬人 | 78km2 | 馬上鄉位于內黃縣城北6公里,東臨清豐縣境,西臨張龍鄉,南臨城關鎮,北臨衛河與楚旺鎮和河北省魏縣境相望。面積7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7%。轄36…[詳細] |
高堤鄉 | 2.9萬人 | 61.1km2 | 高堤鄉,位于內黃縣城西20公里,東界老塔坡與東莊鎮、毫城鄉為鄰,西臨衛河與湯陰相望,南鄰二安鄉,北鄰衛河與豆公鄉接壤。面積71.6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詳細] |
六村鄉 | 2.51萬人 | 72km2 | 六村鄉位于內黃縣城南21公里,東臨硝河與后河鎮、白條河園林場為鄰,西與井店鎮接壤,南與河南省內黃監獄和浚縣界毗連、北鄰亳城鄉。面積63.7平方公里,占…[詳細] |
中召鄉 | 2.78萬人 | 58.9km2 | 中召鄉地處黃河故道南岸金堤之上,位于內黃縣城南32公里處,北鄰本縣后河鎮,西鄰本縣梁莊鎮,東鄰濮陽縣新習鄉和濮陽市高新區王助鄉,南與滑縣四間房接壤,地…[詳細] |
宋村鄉 | 2.75萬人 | 40.7km2 | 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宋村鄉[1]位于內黃縣北部,縣城北22千米處,東、北
河南內黃縣宋村鄉
與河北省魏縣接壤。面積43.5平方千米,人口32279人…[詳細] |
石盤屯鄉 | 2.24萬人 | 44km2 | 一、基本情況介紹
石盤屯鄉位于內黃縣城西北15公里處,轄26個行政村,4.8萬畝耕地,3.1萬口人。面積44.3平方公里,占縣總面積…[詳細] |
地名由來:
內黃縣始置于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黃河以北為內,黃河以南為外,因地處黃河以北,故名內黃。
基本介紹:
內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內黃縣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地處黃河故道,因黃河而得名。縣域面積1161平方公里,轄10鎮7鄉1個街道辦事處,532個行政村(社區)。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早在4500年前,華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顓頊、帝嚳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業、建陵于此,是華夏兒女尋根祭祖的圣地,中華民族傳統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發源地,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內黃是春秋時期政治家商鞅、東晉十六國時期冉魏皇帝冉閔、唐代大詩人沈佺期故里,是楚霸王項羽奪軍救趙、“破釜沉舟”之地。三楊莊漢代遺址是全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被譽為“中國龐貝古城”。內黃
榮譽排行:
2023年3月,內黃縣被確定為2023屆河南省文明城市(擬保留的河南省文明城市)。
2022年12月,內黃縣被認定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2021年9月,內黃縣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8月,國家商務部公布了2021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內黃縣名列其中,位列河南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54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646位。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達標縣(市、區)名單出爐,內黃縣上榜。
2020年1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認定內黃縣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
2019年3月,內黃縣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晉冀豫片區)。
歷史沿革:
夏、商隸冀州。
周初屬衛。
春秋分屬衛、晉。
戰國屬魏。
秦、漢屬魏郡。
西漢高帝九年(前198)置內黃縣。
東漢、三國魏因之。
北魏縣廢,與繁陽并入臨漳,隸司州魏尹。
隋開皇六年(586)復置,隸相州。
后歸汲郡。
唐代先后屬黎州、相州和魏郡。
宋屬河北東路大名府魏郡。
金、元屬滑州。
明代、清初屬大名府。
雍正二年(1724)改隸河南省彰德府。
1913年屬豫北道。
1914年屬河北道。
1927年直屬河南省。
1933年屬河南
區劃: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