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界鄉 | 隸屬:洛寧縣 |
區劃代碼:410328205 | 代碼前6位:410328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豫C |
長途區號:0379 | 郵政編碼:471000 |
轄區面積:約123.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1萬人 |
人口密度:約9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小界村 | ~200 | 村莊 | 因小石澗河從村西流過,河溝兩旁多石頭石崖,故名小石澗,后演變為小界。…[詳細] |
姜陽村 | ~201 | 村莊 | 很久以前有姜姓居住在此,以種姜為生,又面南向陽,故名姜陽。…[詳細] |
山后村 | ~202 | 村莊 | 因處于嶕峣山后而得名山后。1950年屬三區山后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小界人民公社山后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大隊改村委會,為山后村民委員會,屬…[詳細] |
上村村 | ~203 | 村莊 | 因位于小界北山的上部而得名。1952年屬四區南坡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小界人民公社上村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大隊改村委會,為上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山根村 | ~204 | 村莊 | 因村委會位于山根而得名。因位于嶕峣山根部,故名山根。…[詳細] |
界村村 | ~205 | 村莊 | 據在很早以前,這里曾為集鎮,人們稱之為街村,后演變為界村。…[詳細] |
竹元溝村 | ~206 | 村莊 | 竹元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瓦村村 | ~207 | 村莊 | 因地勢呈瓦狀,故名瓦村。1952年屬四區瓦村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小界人民公社瓦村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大隊改為村委會,為瓦村村民委員會,屬…[詳細] |
田洼村 | ~208 | 村莊 | 田洼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雙橋村 | ~209 | 村莊 | 清朝年間村東有一水溝,水溝上有兩座小橋故而取名雙橋。…[詳細] |
李原村 | ~210 | 鄉中心區 | 李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茶溝村 | ~211 | 村莊 | 地處溝中,盛產金銀花,因金銀花既是中藥又是涼茶,故名茶溝。…[詳細] |
葦山村 | ~212 | 村莊 | 葦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官嶺村 | ~213 | 村莊 | 因地處丘陵,早年建有關公廟,稱關爺嶺,簡稱關嶺,后演變為官嶺。后村落分成兩片,此村靠南,取名前官嶺。…[詳細] |
南坡村 | ~214 | 村莊 | 因位于賀村南坡上而得名南坡。1952年屬四區南坡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小界人民公社南坡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大隊改為村委會,為南坡村民委員會…[詳細] |
王溝村 | ~215 | 村莊 | 據村內皇姑廟石碑記載,原稱皇姑村,后移民來此的住戶多數姓王并住在溝內,改名王溝。…[詳細] |
振興村 | ~216 | 村莊 | 因為移民新村,希望移民群眾居住在此地遠離消極落后,增強活力,發憤圖強,早日過上好日子,故此命名振興。…[詳細] |
王村村 | ~217 | 村莊 | 因最早是王姓在此建村居住故名王村。1952年屬一區王村鄉。1958年屬城關人民公社王村大隊。1975年王村公社從城關公社分出單設,為王村人民公社王村大…[詳細] |
新興村 | ~218 | 村莊 | 因為移民新村,希望村民興旺發達,取名為新興。…[詳細] |
祝元村 | ~219 | 村莊 | 因處在一個長滿竹子的溝里取名竹家原,后演寫為祝家原。…[詳細] |
史村村 | ~220 | 村莊 | 因最早由史姓在此建房居住而得名史村。1952年屬一區史村鄉。1958年為城關鄉人民公社史村大隊。1975年為王村公社史村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大隊…[詳細] |
熬莊村 | ~221 | 村莊 | 因建村時,人們想把此村打造成當時永寧第一村,使其獨占鰲頭,故而得名熬莊。…[詳細] |
橋南村 | ~222 | 村莊 | 因位于蒼龍溝橋南而得名。1951年屬三區牙口鄉。1958年屬城關人民公社,為橋南大隊。1975年為王村公社橋南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大隊改為村委會…[詳細] |
橋西村 | ~223 | 村莊 | 因位于蒼龍溝橋西部而得名橋西。1952年屬三區牙口鄉。1958年為城關人民公社橋西大隊。1975年為王村公社橋西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大隊改村委會…[詳細] |
衛洼村 | ~224 | 村莊 | 衛洼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卡村村 | ~225 | 村莊 | 據明朝時,村名為北匯藥。至清朝因居民多數姓曲,故稱曲家村。后命名為卡村。…[詳細] |
賈窯村 | ~226 | 村莊 | 因最早是賈姓在此居住且住在窯洞內,故名賈窯。…[詳細] |
梅窯村 | ~227 | 村莊 | 明末有一梅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到此處建窯居住取名梅窯。…[詳細] |
徐村村 | ~228 | 村莊 | 因村民多數姓徐,故名徐村。1952年屬一區王村鄉。1958年屬城關人民公社王村大隊。1975年屬王村公社王村大隊。1984年人民公社化,屬王村村民委員…[詳細] |
風口村 | ~229 | 村莊 | 因南臨風翼山通風口而得名。1952年屬一區史村鄉。1958年屬城關人民公社熬莊大隊。1975年屬王村公社熬莊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屬王村鄉熬莊村民…[詳細] |
桑元村 | ~230 | 村莊 | 傳說,此處早先有一園桑樹,后有人來此建村居住,取名桑園。…[詳細] |
石窯村 | ~231 | 村莊 | 古時村民為了防止盜匪的襲擊,在村西的石崖上開鑿出八孔石窯洞居住,故名石窯。…[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小石澗河從村西流過,河溝兩旁多石頭石崖,故名小石澗,后演變為小界。
基本介紹:
小界鄉位于洛寧縣城北部,距縣城18公里,總面積123.1平方公里,人口11939人,全鄉轄17個行政村,98個居民組,148個自然村,地形地貌以淺山丘陵為主,三鄧公路(三洛路)南北穿境而過。全鄉有耕地3.5萬畝,林地3.15萬畝,宜林荒山2.5萬畝。支柱產業以煙、林、牧、糧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豫西山區農業鄉。
近年來,以黨的-為指針,按照國家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戰略,小界鄉黨委、政府以科技為先導,以高效農業為依托,全面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確立以煙葉、畜牧、林業為主導產業,因地制宜搞發展,使小界鄉群眾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充分利用小界鄉土壤及氣候均適宜煙葉生產的優勢,大力發展煙葉,確定了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小界鄉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歷史沿革:
1949年屬三區,后屬城關鄉。
1956年從城關鎮劃出為小界鄉。
1958年屬城關公社。
1962年分設小界公社。
1984年改為小界鄉。
2005年撤銷王村鄉,并入小界鄉。
2006年鄉政府從小石界村搬遷至李原村安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