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河底鎮 | 隸屬:洛寧縣 |
區劃代碼:410328104 | 代碼前6位:410328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C |
長途區號:0379 | 郵政編碼:471000 |
轄區面積:約15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9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9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河底村 | ~200 | 鎮中心區 | 相傳河底唐時為莎柵鎮,宋代改名為雙龍鎮,清朝嘉慶年間為河底鎮。因其南北有兩道丘陵,村的位置較低,且為西度水和崤水合抱之底部而得名河底。…[詳細] |
席洼村 | ~201 | 村莊 | 因位于凹地,且村民多數姓席,故名席家凹。…[詳細] |
楊岔村 | ~202 | 村莊 | 因處于兩道溝的分岔處,此岔且分前岔、中岔、后岔,位于后部,故名后岔。…[詳細] |
茶房村 | ~203 | 村莊 | 茶房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城村村 | ~204 | 村莊 | 元末為避兵亂有張姓東遷到此居住。至明代張姓發為大戶,田過千頃,耕戶千余,年租萬石。清乾隆末年,張家開始擴建宅院,有宅院四十余座,房屋近千間,為保家宅平…[詳細] |
范店村 | ~205 | 村莊 | 據因在漢代有人在此開飯店,故取名飯店,后因戰亂此地無人,到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遷來賈姓居住,取其諧音范店為名。…[詳細] |
南河村 | ~206 | 村莊 | 據古有溪水流入宜陽,因位西度水之南,故稱南河。后有王姓在此建村居住,取名王南河。…[詳細] |
程嶺村 | ~207 | 村莊 | 宋朝二程(程顥、程頤)第21代后裔程家贊從嵩縣程村遷居此村約四百多年,因人口繁衍增多,村莊擴大,且住在丘嶺地帶,取名程家嶺,后因與興華鎮程家嶺重名,故…[詳細] |
元村村 | ~208 | 村莊 | 因位于河底東部的丘陵上,故名東原村,后改名為元村。…[詳細] |
新生村 | ~209 | 村莊 | 據由洪洞縣一家三口人遷到此地落戶,因土地面積大,種的莊稼年年有余糧,又在村中洼地里栽了許多桐樹,故名桐樹凹,后隨新生村委會更名為新生,但村民仍習慣叫桐…[詳細] |
上營村 | ~210 | 村莊 | 據在漢代以前,沿西渡水北岸駐扎軍隊營房,故名營里。因居住靠上游得名上營。…[詳細] |
下營村 | ~211 | 村莊 | 據在漢代時,沿西度水北岸駐扎過軍隊營房,得名營里。因居住靠下游而得名下營。…[詳細] |
馮嶺村 | ~212 | 村莊 | 據說,明代,有人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入居住,因村中馮氏人居多,故名馮嶺。…[詳細] |
段莊村 | ~213 | 村莊 | 因此村原住戶多姓段,而得名段莊,1958年入人民公社時曾有一段時間改名叫新莊,后恢復原名段莊。…[詳細] |
牛京村 | ~214 | 村莊 | 據說,早年有一姓牛的在此開店,牌號牛記,因其小有名氣,附近村民稱為牛記,后逐漸演變為牛京。…[詳細] |
前屯村 | ~215 | 村莊 | 據明代從山西大槐樹下遷此居住的人逐漸增多,形成屯子,人們都希望村子往前走,興旺發達,故取名前屯。…[詳細] |
中村村 | ~216 | 村莊 | 因處于后坡和前屯兩個村中間,故取名中村。…[詳細] |
后坡村 | ~217 | 村莊 | 因地處河底北面坡上,人們習慣稱北為后,故名后坡。又因處于下部,故取名下后坡。…[詳細] |
楊坡村 | ~218 | 村莊 | 據傳明末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一楊氏家族,在連昌河西岸半坡打窯居住,故起名楊坡。…[詳細] |
牛頭村 | ~219 | 村莊 | 古時村民以農為主,牛是農民的本錢,至明末,人們便在村頭修了一座牛王爺廟,故得名牛屋頭村。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修觀音堂碑,據其記載還是牛屋頭村。…[詳細] |
刀環村 | ~220 | 村莊 | 因村后有一嶺,形似彎刀,環抱其村,故取名刀環。…[詳細] |
南村村 | ~221 | 村莊 | 據傳說,清康熙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兄弟三人,因逃荒而來,起名難存。后因村名不雅,后人改名為南村。…[詳細] |
郭頭村 | ~222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來定居一姓郭的人家,后村落逐漸擴大,取名郭頭。…[詳細] |
西原村 | ~223 | 村莊 | 據建在張家的墳地邊上而得名張家墳邊,后簡稱張墳邊,又因其位于楊坡鄉西部的原區,是村委會所在地,又稱西原。…[詳細] |
地坪村 | ~224 | 村莊 | 據因村南有一凸起自然實體相對稱,加之村北側地形較平坦,人們居住在此,故起名地坪村。…[詳細] |
城頭村 | ~225 | 村莊 | 此地在北漢時期是一座城池,叫同軌城,到后周改名為古同軌,后城池毀滅,因村落建在此城遺址的北頭,故起名城頭。…[詳細] |
河西村 | ~226 | 村莊 | 因坐落于連昌河以西而得名河西。據三官廟遺留鐵鐘記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屬牛渠保。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屬德化楊坡里,清乾隆五十五年(179…[詳細] |
夾溝村 | ~227 | 村莊 | 因兩邊是山坡,中間有溪水長流,村民沿溝底溪水兩岸居住,故得名夾溝。…[詳細] |
窯頭村 | ~228 | 村莊 | 因位于一嶺頭下,村民都住在窯洞且住在窯洞的一頭,故名。…[詳細] |
牛曲村 | ~229 | 村莊 | 牛曲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元崗村 | ~230 | 村莊 | 據傳初建村時,村后丘陵坡上生長很多小棗樹,適宜羊群食用,當時村內養羊很多,故取名羊崗,后因一私塾先生來此居住后,改名為元崗。…[詳細] |
大明村 | ~231 | 村莊 | 從前這里居住的村民,有幾戶蓋起了高大的門樓,起名為大門樓,后人把門字音說轉,說成了大明樓。解放后,為書寫方便,將樓字去掉,故得名大明。…[詳細] |
麻延村 | ~232 | 村莊 | 因早年此地有一片麻田,故取名麻田,后演變為麻延。麻田附近有蔣姓和張姓各自分開居住形成村落,名蔣麻延和張麻延,隨著發展兩個村落逐漸連成一片,沒有界線,故…[詳細] |
劉溝村 | ~233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一劉姓人家由楊坡遷居于此地,之后又有異姓遷此,居民皆居住在溝內,因劉姓居民占多數又最早遷于此,故取名劉家溝。…[詳細] |
楊墳村 | ~234 | 村莊 | 據明代村中楊姓居多,遷來最早,后有楊姓在村北修建一座大墳,故而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河底原名莎柵城,宋改名雙龍鎮,后因村落南北有兩道嶺,村落位置較低,又為西度水和淆水匯流之底部而得名河底。
基本介紹:
河底鄉位于洛寧縣東北部40公里處,西鄰陜縣,東接宜陽,北與澠池毗鄰,地處陜、澠、宜、洛四縣交界,古時是洛陽進出晉、陜的重要通道,地里位置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河底古稱莎柵,歷史悠久,曾為永寧縣治,清嘉慶年間改稱河底鎮。河底還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20世紀30、40年代為豫西革0據地之一,1931年7月,0洛寧縣委在這里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1945年為洛寧縣抗日人民政府、豫西第二軍分區駐地。全鄉下轄行政村35個,人口43578人,總面積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萬畝。近年來,河底鄉的交通事業發展迅速,改造擴建了洛澠路,新建了觀韓路、韓茶路等幾條交通主干道和10余條縱橫交錯的縣鄉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河底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河南省衛生鄉鎮。
2020年5月,河底鎮被確定為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14年7月,河底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張氏舊宅現存建筑坐北朝南,保存較好的有五宅合一的“五連院”、四宅合一的“四連院”等。類別:古建筑時代:清地址:洛寧縣河底鎮城村公布時間:2006/6/1公布批次:第四批
歷史沿革:
1917年屬北區楊坡里后。
1927年為八區河底聯保。
1945年屬城村區。
1955年成立河底中心鄉。
1958年成立河底人民公社。
1961年設河底區。
1962年撤區,河底、城村合為河底人民公社。
1964年河底、楊坡重新合并為楊坡人民公社。
1973年又分設為河底公社和楊坡公社。
1984年撤社設鄉,為河底鄉。
2005年河底、楊坡合為河底鄉。
2009年河底撤鄉設鎮,為河底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