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柳園口鄉 | 隸屬:龍亭區 |
區劃代碼:410202202 | 代碼前6位:410202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豫B |
長途區號:0371 | 郵政編碼:475000 |
轄區面積:約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38萬人 |
人口密度:約63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4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牛莊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建村初牛姓居多,稱牛莊,故名。1959年設牛莊生產大隊,屬開封市郊區紅星人民公社。1961年屬開封市郊區牛莊人民公社。1976年屬開封市郊區柳園口鄉。…[詳細] |
半堤社區 | ~002 | 鄉中心區 | 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有人在此筑堤堵水,工程未完成水即退落,僅建半截堤,后有人在此定居,逐漸成村,村以堤命名,稱半堤村。…[詳細] |
和尚莊社區 | ~004 | 村莊 | 此地清時為大相國寺地產,后佃戶定居成村,村以佛僧稱謂命名,稱和尚莊,故名。…[詳細] |
張莊社區 | ~005 | 鄉中心區 | 建村初張姓居多,稱張家莊、張家,后傳為張莊,故名。…[詳細] |
孔堂社區 | ~006 | 村莊 | 建村初孔姓居多,且村中建有祠堂,村以祠命名,稱孔家堂,后傳為孔堂村。…[詳細] |
劉店社區 | ~007 | 鄉中心區 | 此處曾有劉姓居民開設飯店,逐漸成村,稱老劉店,后傳為劉店,故名。…[詳細] |
王周莊社區 | ~008 | 鄉中心區 | 建村初王、周二姓居多,稱王周莊,故名。1959年設王周莊生產大隊,屬開封市郊區紅星人民公社。1961年屬開封市郊區牛莊人民公社。1976年因區劃調整屬…[詳細] |
軒樓社區 | ~009 | 鄉中心區 | 建村初軒轅姓居多,稱軒寨,后軒轅氏在村中建樓,村以樓名,稱軒樓村,故名。…[詳細] |
大馬圈社區 | ~010 | 村莊 | 清初該駐汴清兵軍馬牧場,馬場內建有馬廄,人稱馬圈,后馬場逐漸擴大,稱大馬圈,牧場廢棄后逐漸成村,稱大馬圈村。…[詳細] |
老君堂社區 | ~011 | 村莊 | 傳明代此處為燒制磚瓦的窯場,在該地高崗上建有老君(太上老君)廟,后人在此定居成村,稱老君堂村,故名。…[詳細] |
梅莊社區 | ~012 | 鄉中心區 | 建村初村中梅姓居多,稱梅莊,故名。1959年設梅莊生產大隊,屬開封市郊區紅星人民公社。1961年屬開封市郊區牛莊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為梅莊村民委員…[詳細] |
劉莊社區 | ~013 | 村莊 | 傳此地東部有東倉城村,明末水患,東倉城村中居民遷次居住,建村初劉姓居多,稱劉莊,故名。…[詳細] |
大李莊社區 | ~014 | 鄉中心區 | 傳有李姓兄弟二人居此,后逐漸成村,以姓氏命名稱李莊,后兄弟分居,其弟在村西建新村稱小李莊,為區別小李莊,將此村更名大李莊。…[詳細] |
小馬圈社區 | ~015 | 鄉中心區 | 清初該駐汴清兵軍馬牧場,馬場內建有馬廄,人稱馬圈,牧場西部偏南處牧養軍馬中幼馬,稱小馬圈,后牧場廢,有人在此定居成村,稱小馬圈村,故名。…[詳細] |
陶莊社區 | ~016 | 鄉中心區 | 此村廣植桃樹,初稱桃園,后演變為陶莊,故名。…[詳細] |
小李莊社區 | ~017 | 村莊 | 小李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朱場社區 | ~018 | 村莊 | 此處原為朱姓居民的打麥場,后形成村落,稱朱場村,故名。…[詳細] |
柳園社區 | ~019 | 村莊 | 此地附近有自然生長的大片河柳,村民劃地圈之,逐漸成村,稱柳園村,故名。…[詳細] |
三道堤社區 | ~020 | 鄉中心區 | 明代時,西起黑崗口西南小莊(當時曰金村),東起張灣、后菜園、牛莊、老劉店等村筑防水堤一道,稱金堤,清朝康熙元年黃河在三道堤西二公里步里寨(卜里寨)決口…[詳細] |
謝莊社區 | ~021 | 村莊 | 建村初謝姓居多,稱謝家,后傳為謝莊,故名。…[詳細] |
丁莊集社區 | ~022 | 村莊 | 建村初丁姓居多,稱丁莊,后因村中開設有集貿市場,稱丁莊集。…[詳細] |
辛新社區 | ~023 | 村莊 | 位于大辛莊,且為新成立社區,稱辛新社區,故名。…[詳細] |
辛宏社區 | ~024 | 村莊 | 辛宏社區,“宏”蘊含“繁榮昌盛”之意,且為新成立社區,故名。…[詳細] |
南菜園社區 | ~025 | 村莊 | 北宋時大相國寺新酸棗門外有菜園毀于河患,后人在其遺址建村稱菜園。清道光年間黃河泛濫,洪水把村沖成南北兩片,此村為其南段,稱南菜園村,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牛莊人民公社有一片區域生長河柳,村民劃地圈之,逐漸成村,稱柳園。在柳園附近河段有一渡口,因河勢漲落,長期在村附近河段上堤下挫,以村命名渡口,稱柳園口。1952年,毛主席在柳園口視察黃河,為紀念此次事件。1976年將此區域稱柳園口人民公社,后改為柳園口鄉。
基本介紹:
柳園口鄉位于開封市北部,緊臨黃河南岸。全鄉人口3.6萬,總面積53平方公里,是開封市的“魚米之鄉”。
柳園口鄉主要工業產品涉及機械加工、紡織、化工、食品加工、衛生材料、建材制品的領域。柳園口鄉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大豆、花生、瓜果、紅薯、蔬菜等。
柳園口鄉實施了“兩線(開柳路沿線、黃河沿線)四區(雜果園采摘區、高效無公害農業區、濕地保護區、黃河生態旅游區)”戰略。地處310國道北側、開柳路兩側的新型工業園區正在籌建之中。
歡迎您來此大展宏圖,為您的事業再創新的輝煌。".
榮譽排行:
2022年8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認定柳園口鄉為2022年河南省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
文化旅游:
開封倉頡墓,在今城東北9.5公里、黃河大堤之外,劉莊村的北側。明《汴京遺跡志》載:“倉頡墓在城北時和保。俗稱倉王冢是也。”《禪通記》稱“倉頡居陽武而葬利鄉”。關于利鄉的位置,羅泌稱:“浚儀縣
【馮玉祥興修水利碑】民國十八見(1929年)河南大旱,馮玉祥主持豫政時,遂命河南河務局派員赴瀘購買吸機三部,在今牛莊鄉東回回寨村修筑機器房引黃河水灌溉土地,開創了黃河水里史的新紀元。現尚存水
林公堤時代:清地址:開封市龍亭區柳園口鄉小李莊
歷史沿革:
1949年前,以今開封市區—柳園渡口公路為界,東屬開封縣同樂鄉,西屬開封縣興華鄉。
1949年置開封縣第三區。
1955年置牛莊中心鄉,屬開封縣。
1958年易名為紅星人民公社。
1959年開封縣改稱開封市郊區,屬開封市郊區紅星人民公社。
1960年更名牛莊人民公社。
1976年改名柳園口人民公社。
1983年改稱柳園口鄉,屬開封市郊區。
2005年劃入龍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