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交兌新村 | 隸屬:軹城鎮 |
區劃代碼:419001102264 | 代碼前6位:41900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U |
長途區號:0391 | 郵政編碼:454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原屬大峪鎮所轄,因原村址位于黃河北岸一個碼頭邊,為物資交易兌換集散地,因此得名交兌村。1997年因小浪底水庫建設,搬遷至軹城鎮,更名為交兌新村。
基本介紹:
交兌新村原址在黃河北岸,隸屬大峪鎮管轄。因村西為龍占,村東為龍窩,故前身叫雙龍村。據傳,唐朝初期有大量船隊在此經過,裝貨、卸物,四面八方客商云集,物資交流紅火。適逢當朝有一官員巡游,見此繁榮景象,建議改村名為“交兌”,由龍王窩、東頭、西頭、馬家溝、代家溝、西溝、后墳溝等7個自然莊組成。1997年,因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設,舉村搬遷入軹。為了銘記千百年來興旺歷史,教育后人不忘祖宗功德,故稱“交兌新村”,沿用至今。
交兌新村位處軹城鎮政府駐地東北5公里處。東至玉泉街道西郭路村,西到王禮莊村,南臨黃河大道、河岔村,北抵濟源大道、趙禮莊村。村有4個居民組,350戶,1500余人,耕地900畝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濟源縣五區。
1955年屬濟源縣大峪中心鄉。
1958年屬大峪人民公社,名為交兌生產大隊。
1983年改公社為鄉,屬大峪鄉,名為交兌村民委員會。
1997年屬軹城鎮,更名為交兌新村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交兌新村附近有銀河峽、濟源王屋山風景區、五龍口、濟源黃河三峽、濟源伊利乳業工業旅游景區、濟源南山兒童公園等旅游景點,有濟源冬凌草、濟源核桃、天壇硯、寺郎腰大蔥、濟源盤硯、濟源玉皇李等特產,有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燈彩(汴京燈籠張)、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