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八郎寨村 | 隸屬:十八里河街道 |
區劃代碼:410104010208 | 代碼前6位:410104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A |
長途區號:0371 | 郵政編碼:450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傳宋遼戰爭爆發后,宋太宗趙光義為了保衛京都汴梁,調名將楊業為鄭州防御使,其子楊八郎隨父率一支人馬在此駐防。楊八郎在此駐扎后,為了戰事的需要,就地建土圍,并開挖水井和飲馬水池。后來,這里形成村落后,村民為紀念楊家將在這安營扎寨,防御外敵的功業,定村名為八郎寨村。清朝末年又重新打土寨墻,周長約1500米,設東北、西南兩個寨門。在兩個寨門上方,鑲嵌有磚刻“八郎寨”三個大字,既是寨名又是村名。
基本介紹:
八郎寨村是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十八里河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10104010208,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10104。郵政編碼為450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371,車牌號碼為豫A。八郎寨村與小劉村、王垌村、站馬屯社區、柴郭村、南小李莊村、河西袁村、十八里河社區、劉東社區、南劉莊社區、小王莊社區、大王莊社區、百合社區、瀾灣社區、青翠路社區相鄰。
文化旅游:
八郎寨遺址地處鄭州東南部郊區的沙丘崗地,東南臨黃淮大平原。遺址區地勢相對較為平坦,較之周邊稍高。在遺址中部有一條新挖的溝,南北向,長約35米,寬4-5米,深約1.2米。溝壁發現有灰坑、文化層
歷史沿革:
1913年全國統一裁府置縣,鄭州更名為鄭縣,時屬鄭縣人和區。
1934年屬鄭縣第二區。
1941年鄭縣撤區劃城內四鎮、城外十鄉,屬仁愛鄉。
1948年解放后,鄭縣分為鄭州市和鄭縣,時屬鄭縣南曹區。
1953年撤銷鄭縣,屬南曹區八郎寨鄉。
1955年撤銷區級建制,屬十八里河中心鄉。
1958年成立八郎寨大隊,屬南郊公社。
1959年設立管理區,稱南郊公社十八里河管理區八郎寨大隊。
1961年南郊公社更名為十八里河區
周邊相關:
八郎寨村附近有八郎寨遺址、中原福塔(河南廣播電視塔)、世紀歡樂園、鄭州城隍廟、鄭州文廟、鄭州北大街清真寺等旅游景點,有密香杏、合記羊肉燴面、鄭州油饃、葛記悶餅、葛記燜餅、全家福等特產,有少林功夫、笙管樂(超化吹歌)、洛神傳說、列子傳說、登封窯陶瓷燒制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