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何屯村 | 隸屬:耿黃鎮 |
區劃代碼:410704101202 | 代碼前6位:410704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G |
長途區號:0373 | 郵政編碼:453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轄區面積:約1.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343人 |
人口密度:約2572人/平方公里 |
地名由來:
明弘治六年(1493)何姓遷入,后因何姓居多改名為何家屯,清宣統元年(1909)改為何屯村。
基本介紹:
何屯村在鎮東北,距鎮人民政府駐地3千米。村委會駐地,村域面積1.3平方千米。居民742戶3343人,有李、何、岳等姓,漢族。漢建村,名戒海。明弘治六年何姓遷此更名何家屯,清宣統元年改今名。1959年以前歷屬新鄉縣,1959年隨耿黃人民公社劃歸新鄉市郊區,1982年屬北站區,2004年屬鳳泉區。鄰五陵、尚介、錦園社區、寶中社區、電力社區。耕地1534畝,主產小麥、玉米、蔬菜等。收入以務農、務工、經商為主,年人均13000元。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清代戲樓、關帝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州大鼓。有休閑健身場所等,街道8條,通新中大道。
何屯村與尚介村、楊九屯村、小黃屯村、耿莊村、大黃屯村、東張門村、西張門村、南張門村、南魯堡村、東魯堡村、西魯堡村、綠茵河畔社區、鳳銘社區相鄰。
榮譽排行:
2021年1月,河南省愛衛會命名何屯村為2020年度河南省衛生村。
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后屬新鄉縣一區。
1953年建立第一農業社。
1954年改為尚何鄉第一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5年成立高級社。
1958年建立何屯生產大隊,隨耿黃人民公社直屬新鄉市人民政府。
1966年公社劃歸新鄉市郊區,后改名北站公社何屯生產大隊。
1982年4月20日改名為北站區何屯生產大隊。
1984年改為何屯村民委員會,屬耿黃鄉。
2013年屬耿黃鎮。
周邊相關:
何屯村附近有潞王陵(潞簡王墓)、世紀青青生態度假村、愚公泉、魯堡遺址、八里溝景區等旅游景點,有鳳泉薄荷、新鄉香酥雞、原陽大米、鳳泉薄荷、延津胡蘿卜等特產,有通郭村開明大鼓、石婆的傳說、相思樹的傳說、春之聲麥稈工藝畫、中州大鼓等民俗文化。